

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内聚力外牵手 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指导学区制定发展规划
去年6月,荣昌区举行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签约仪式,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华东师大基教所”)签订合作协议,内聚力外牵手,探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
“与华东师大基教所的签约是我区开放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历史性突破。”荣昌区委相关负责人谈到,华东师大基教所将为荣昌量身定制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发展行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行动、“三名”队伍培养行动等,聚力借力推动荣昌教育高水平发展。
借助专家引领
全方位激活教育发展新动能
3月下旬,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一行19人来到荣昌,在为期一周的专家活动中,对全区8个学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规划、对重点打造的10所基地校素质教育发展规划进行诊断、指导,并以工作坊、思维导图等形式研讨规划,专家们还亲自上阵示范。
进修校党委书记、校长陈云介绍,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此次活动指导细、形式多、效果好。这不仅仅是指导8个学区和10所基地校做好规划,更是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理思路、探路径,是教育现代化理念的洗礼。
基地校峰高中心小学校长陈明军表示,专家对教育高屋建瓴的理解及深刻的洞察力让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学校将根据专家的意见对学校发展规划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以规划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事实上,这已经是华东师大基教所与荣昌开展的第二次针对8个学区和10所基地校的规划进行指导。
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合作以来,进修校不仅组织骨干教师前往华东师大基教所的合作项目学校学习,还遴选出130名“名教师”、“名校长”、“名教研员”培养对象,并多次邀请华东师大专家团队对“三名队伍”进行分类指导。
进修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指导内容“含金量”十足,包括指导教师完成成长规划及任务书、系列专题阅读、精品课案例、高质量研究报告和有价值的论文。
“以前培训也不少,但明显感觉这次培训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参培教师谈到,即使是专家离开后也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请他们指点迷津。
原来进修校为达到培训目的,与华东师大基教所沟通,培训实行导师制,将培养对象按类别有目的地分配给了14个专家指导,以工作坊、任务群、项目制进行培训。为加强学员和专家的沟通,建立了14个导师微信群进行日常线上指导,学员主动请教问题,专家解惑同时还主动推发学习文章。进修校还将文章整理成册推送给各学校,让更多教师能够学起来、动起来。
推进五大项目
合作从纸上开花到落地生根
对于荣昌而言,与华东师大基教所的合作不仅仅是引进优质资源就完了,而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让合作从纸上开花走向落地生根。
因此,在合作初期进修校就与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深入全区23所学校进行深度调研。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进修校迅速行动起来,指导各学校开展大讨论,梳理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课堂改革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找到发展新起点。
调研后专家组还多次来到荣昌,深入学校观课议课、参与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讨,从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等角度为教师们带去了许多启示。
截至目前,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组还专门为荣昌量身定制了20多场报告会,如华东师大基教所所长杨小微教授作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透视与观念更新》、徐冬青教授作的《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等。
进修校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精心筹备了每一次报告会,尽量让更多老师,特别是平时很少出去学习的村完小教师参加报告会。
此外华东师大基教所不同的专家组还多次来荣昌开展新高考研讨、学科质量提升等活动。4月初,进修校更是举行“基地校校长四季论坛”第一季“晒规划”活动,进一步明晰与华东师大基教所合作中学校的发展规划。
专家们为荣昌教师带来了最新理念,也为荣昌教师成长注入强劲动能。
合作内容显示,华东师大基教所将与荣昌实施5个项目合作,包括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素质教育发展行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行动、“三名”培养行动、高初中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目前所有合作项目均已全面铺开,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链接》》
以教师发展为本 推进教科研培训“齐发力”
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引擎,近年来不断创新教科研和培训方式,让更多教师成长起来,走向更宽阔的发展平台。
在培训方面,进修校一年来组织开展了多次集中培训,包括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北师大培训等,共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据悉,为提升培训效果,进修校还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在培训中,构建了精准诊断真需求、智慧众筹共分享、深度反思促提升、自学互学化成长的“四环节”培训模式。
在教研方面进修校也不断创新方式,“菜单式服务”满足学校增效力,“兼职教研员制”整合教研新力量,“工作坊研修”提供发展新动力,“教研员蹲点”让教研生根在课堂,“师徒结对”让经典培养人才的方式开出新花,形成了“五路”并举的教研特色。据了解,进修校自开展“菜单式服务”以来,应基层学校要求,每期都会有针对性地对6所以上学校就教育教学、课程建设、评价管理等方面实施精准服务,促进了基层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进修校科研部把研究教育教学的真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理念,将草根课题作为科研工作的基础,以项目工作群来强化科研深度,通过沙龙式、论坛式来推动项目研究探讨,运用工作坊、点对点等形式进行项目服务指导,形成了“一题一群一式”的工作思路。据了解,全区形成了42个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学科工作室、特色工作室、教研工作坊、创新基地等科研项目工作群,促进了教科研大融合,对科研成果的培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进修校还将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力度,加强对乡村地区特别是村小的教科研培训工作,名额分配向村小教师进行倾斜,并带动村小整体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