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涉企犯罪 发布“经济犯罪接警地图” 设立“警企联络员” 重庆公安创新举措 做企业“贴心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松

2025-09-03 07:20

“警官,如果是临时借用一下公司货款,构成犯罪吗?”近日,一场干货满满的“法治课”在高新区某企业举行,高新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普法小分队的民警们以案说法,将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经济犯罪法律条款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法律知识,普及给企业员工。

民警走进企业普法,是重庆公安助力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重庆公安严打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高效提供便民利企服务,为重庆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严打涉企犯罪,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警官你好,我发现企业里出‘内鬼了’,希望你们能帮忙查清楚。”去年下半年,江津区某企业负责人到区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称,他发现有人伪造公司进货原材料数据,通过以次充好等方式“吃回扣”,希望警方介入调查。

随后,警方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民警发现,一般来说公司的供应渠道往往比较多元以便分摊风险,而该公司大供应商张某的供货占比却超过80%。最终,种种疑点指向企业高管赵某和采购部经理马某。

经调查,张某以每吨原材料返还50元为诱饵,诱使马某对供货材料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还多次行贿,致企业高价购入次等原材料。民警发现,该企业还存在经销商行贿,成为供销“双线贿赂”。最终,警方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查清了这起持续作案长达5年的商业贿赂案,受贿金额高达830余万元。事后该企业对重庆警方表示高度赞誉,其所属集团公司决定增加在重庆的投资规模。

重庆公安坚决依法严打各类突出经济犯罪,特别是对涉企突出犯罪坚持“零容忍”,持续加大对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开展的防范和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经济犯罪专项工作中,全市共破案186起,挽回企业经济损失6100余万元。

规范涉企执法,减小对企业的影响

据了解,重庆公安经侦部门加强办理涉企经济犯罪案件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监督,常态化整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坚决杜绝插手经济纠纷违规办案。完善涉企案件查封、扣押、冻结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对查明与案件无关的被查扣冻的财产,要及时解除,避免出现“办了案子,垮了厂子”。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减小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我市公安机关联合检法机关制定出台了《公检法办理刑民交叉案件通报机制》等一系列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公安机关办案流程,提升涉企执法规范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让企业经营更安心、发展更有信心。

畅通沟通渠道,帮助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前不久,市公安局、市工商联、市市场监管局、重庆市税务局、重庆市证监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共同发布了全市“经济犯罪案件接报警地图”。该地图覆盖全市41个区县,企业可通过地图实时查询并导航属地经侦支(大)队服务站点。

这张“地图”的产生,源于一次座谈会。今年3月,川渝两地公安经侦部门联合重庆市工商联、四川省工商联在四川资阳召开“巾帼护航 川渝共进”川渝经侦服务民营经济座谈会。“报警的时候都是打110,然后转到辖区派出所,费时又费力,能否公布各区县经侦部门的报警渠道呢?”座谈会上,一名企业家讲述了自己的报警经历。公安经侦部门相关负责人当即采纳了该企业家提出的建议。

畅通警企沟通渠道,为企业提供职权范围内的助力,一直是重庆公安在不断优化的工作之一。重庆警方在不断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后,于今年推出了多项便民利企服务。

目前,重庆公安经侦百名“警企联络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和就近接报案便利,全市已建立“联系群”和“服务站”26个,今年共帮扶企业、解决涉企问题91个。公安机关也会根据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向企业发放风险提示书、风险防范建议书和风险预警报备单,帮助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各地经侦部门也根据本地需求,开展特色服务项目。如渝北成立警企服务小分队,为各大展会参展企业提供现场咨询和案件受理;九龙坡探索构建亲清警企廉盟,开辟涉企矛盾纠纷调解绿色通道。

重庆经侦总队还不断深化川渝警企协作,定期与四川经侦总队共商助企护企举措。新组建的“川渝经侦法治宣传队”,由十余名川渝两地公安经侦部门法治专家组成,为川渝两地企业提供定制化普法宣传。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公安部要求,积极构建“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新型警企关系;将进一步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拓展服务领域,健全警企沟通联系,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何祥辅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