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 重庆城市记忆的“关键帧”
2025-01-01 17:38
时光像流水在指尖流淌,2024年的日历,不知不觉间翻到了最后一页。站在2024的尽头,往回望,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事一些人,穿越颠簸的日子,给予这座城市和城里的人前行的力量。 12月26日,重庆正式官宣,把“坚韧、忠勇、开放、争先”作为城市精神表述语。这也是直辖以来,重庆第一次提炼、发布城市精神。今日聚焦,我们将以“坚韧、忠勇、开放、争先”为关键词,来总结盘点重庆的2024年。
我们的2024年:
轨道交通累计客运量破百亿
2024年4月14日下午14点56分,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客运量突破百亿大关。
2005年6月18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重庆人由此步入轨道时代。累计客运量1亿人次的“小目标”,在2008年11月达成,当时还只有2号线“单兵作战”。2014年3月,在四条线路加持下,客流量突破10亿。此后,10亿级的客流提升成为常态,且速度越来越快。到达百亿大关前的最后一个10亿,只用了不到9个月。
如今,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13条线路,站点总数319座,运营里程538公里,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超过50%。奔驰的列车,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活力,本身也成为靓丽的风景。
重庆是山城,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超90%。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这样感叹:“这里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没有平坦的陆地,人们简直成了力图找到安身之地的山羊。”
费正清或许了解山羊,但并不了解重庆人。就是在这片“穷山恶水”里,重庆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起了中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坚韧,流淌在重庆人血液里。
2024年,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正式通航,万吨级海船直航重庆,渝昆高铁渝宜段开通运营, “长江上游轨道第一隧”全线贯通,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第一个拥有4条跑道的机场……这一个个闪亮的瞬间,见证着新重庆向前奔跑的速度,也进一步彰显了这座城市坚韧奋发、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说完“坚韧”,我们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忠勇”。2024年9月11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街头,那个穿“碎花裙”的重庆姑娘,在我们看来,是“忠勇”一词最好的代言。
我们的2024年:
见义勇为的“雨伞女侠”
9月11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男子当街划伤一名女子。在当地旅游的重庆姑娘刘杨见状,不断挥舞手中的雨伞,奋力阻止歹徒行凶。随后,沿街一家卤菜馆的店长和店员也抄起铁勺前来帮忙,与歹徒对峙,为警方实施抓捕争取了时间。
刘杨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工作,受伤女孩是她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的,约好了到景区为她拍照。事发时,二人正在商量第二天的行程,男子突然冲出来行凶。“当时觉得她一个女孩子嘛,但是周围的人全部散开了,我想着我不帮忙的话,她就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刘杨事后告诉记者。
手里拿的是伞,心里装着的是正义。刘杨被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确认为见义勇为人员,荣获江苏省2024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称号,最近还入选了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重庆建议人选名单。随着热度的增加,有朋友建议刘杨抓住流量直播带货,但是她拒绝了。刘杨说,救人是出自本能,这和重庆人仗义的性格有关。
飒沓洒脱的重庆人,历来忠诚勇敢、重信守诺。从战国时期巴蔓子将军“割首留城”,到抗战的烽火里英雄之城“愈炸愈强”;从江竹筠、陈然等英烈以如磐信仰浇铸红岩精神,到成功举办19届“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以凡人微光汇聚城市精神火炬;“忠勇”二字始终一脉相传。新时代新征程上,3000万巴渝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则是对“忠勇”最好的诠释。
从“坚韧”而“忠勇”,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三个关键词——“开放”。
我们的2024年:
中欧班列在渝再迎突破性进展
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X8083次列车鸣笛出发,它满载着医药、整车零配件、通讯设备、冷链食品等货物,将从阿拉山口出境,大约14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至此,我国的中欧班列跑出了新记录: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事实上,团结村也曾经是中欧班列的起点。我国探索开行首列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列车,就是从这里始发。到如今,10万列的新纪录,又诞生在重庆。从0到10万,驶出了亚欧陆路运输的“新干道”,和沿线经贸发展的“快车道”。重庆也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时间最早、运输货值最高、带动产业最强的城市。
重庆是一座移民城市,具有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胸怀。如今的重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欧亚,110多个国际航班通达五洲四海,31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业。开放成为最鲜明的标识。2024年,重庆开放口岸数量增加至7个,位列西部内陆第一;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重点项目,持续刷新“进度条”;“渝车出海”步伐加快,“新三样”出口态势迅猛,重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逐渐跃升为全球贸易领域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从德国总理来渝到9国驻华使节参访,再到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大会、第六届西洽会等一大波国际展会赛事的密集登场,既凸显了重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与决心,也展现了重庆践行开放共谋发展的成果与实效。在这个过程中,“争先”一直是新重庆始终保持的姿态。
我们的2024年:
争先进位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龙头车企长安动作频频:一个月内连续推出六款新车,产品投放的强度和质量之高均为业内罕见。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今年,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爆点”频现:制造方面,两大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工厂先后投用;产品方面,累计向市场推出10多款新车,涵盖了纯电动、增程式等新能源全技术路线;市场方面,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已达到24.3%,较2021年翻了一番;产业链方面,禾赛激光雷达等一批“补链”项目纷纷落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实现“全面覆盖”。
市经济信息委汽车工业处副处长罗滕飞表示,前11个月,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2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1.3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0%。
今年上半年,重庆重返国内“汽车第一城”。今年前10个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1万辆,同比增长108.9%,增速高出国内平均水平近80个百分点。汽车产业的亮眼表现,只是一个缩影。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速6%,在全国省区市排名中并列第二位。这一年,重庆的七项改革入选2024中国改革年度案例;重庆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目前已有20余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中央空管委官宣了六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重庆成功入选……这一年,重庆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唯实争先、力争上游,目标是以经济社会发展新业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涂建军:
“2025,愿重庆以坚韧筑基,忠勇铸魂,开放引路,争先领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新辉煌。”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易淼:
“期待重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迸发澎湃活力、彰显独特魅力,打造出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坚:
“新的一年,希望结合山地城市的特色,建设好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重点交通项目,提升交通出行的满意度。”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永川:
“期待新的一年中,美丽重庆建设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人与自然越来越近、越来越和谐。”
挥手2024,拥抱2025,愿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能继续踏浪时代、奋勇向前。也愿每一个重庆人能心怀温暖,眼中有光,活出自己最美的样子。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