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圆桌会|加快培育“三新”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路子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颜安

2024-09-24 06:44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访谈嘉宾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刘贵忠

巫山县委书记 曹邦兴

石柱县委书记 张华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纵深推进山区库区强县富民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主体培育、产业培育、品牌培育多管齐下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加快建设“2小时重庆”交通圈,促进山区库区加快融入大都市,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探索城乡融合共同繁荣新路径。

强县富民和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重庆应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如何培育“三新”经济,如何推进城乡融合?记者邀请相关部门、区县负责人展开探讨。

彰显巴渝特色

打造“土特产”金名片

重庆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独特市情,如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呢?

“首先要挖掘‘土’的价值性。”刘贵忠表示,充分利用巴山渝水的宝贵自然条件,以渝西地区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龙溪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畜牧科技城建设为重点,打造“土特产”集聚区;渝东南地区则突出“高山、生态、有机”优势,着力打造“酉阳800”等新兴品牌。

其次,彰显“特”的辨识度。加快构建1+336+X“土特产”品牌体系,做优巴渝特色名优“土特产”金名片,打造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土特产”品牌,打造荣昌猪、潼南柠檬、恒都牛肉3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土特产”品牌,打造巫溪老鹰茶、梁平张鸭子等6个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土特产”品牌,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宜打造“土特产”品牌。

此外,提升“产”的高效能。突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市农科院、市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战略合作,集中攻克突破性新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种养及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持续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中心等平台,以农业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曹邦兴说,巫山将加快建成以农特产品为主的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打造农业强县。具体而言,大力发展以果业、中药材、蔬菜为主的100万亩生态种植业和以生猪、山羊、蛋鸡为主的100万头生态养殖业。其中,将重点做优做强巫山脆李这一全国知名优势特色产品,加快建设国家级李子种质资源圃、巫山脆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脆李产业能级、产业效益双提升,让巫山脆李真正成为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

在提升价值方面,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赋能,打造西派清香脆李酒、三峡柑橘果汁、生态烤鱼、巫山粉条等“新品爆款”。此外,注重品牌打造,积极融入“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县域自主品牌。

发展“三新”经济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当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正蓬勃发展,如何推动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发展动能?

“石柱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发展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张华表示,今年成功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带动10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石柱将以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大课堂为“切入口”,因地制宜发展桥头镇艺术写生、中益乡思政研学产业,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互融互促、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将立足风力资源储量500万千瓦以上、居全市第一的优势,打造以风电为主的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风电总装机容量达46万千瓦,在建48万千瓦,已核准开工76万千瓦,开发规模居全市首位。

“巫山将持续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曹邦兴说,一是高品质打造巫山云雨康养度假区,不断提高景区承载力、入园便捷性,并通过“音乐+康养”“体育+康养”“旅游+康养”等方式推动业态、人气、消费集聚。二是因地制宜发展高山避暑纳凉康养小镇,大力发展农旅融合和高山避暑、养生、休闲旅游,不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美化村居环境、丰富村落文化,挖掘爬山观景、休闲垂钓、休闲农庄、生态农家菜等多种发展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在清洁能源方面,巫山正积极推动三峡库区百亿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已经建成6个清洁能源项目,今年将建成的项目总装机容量超80万千瓦,其中三溪两坪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全国最大的山地集中式光伏项目。

刘贵忠说,应强化设施农业、生物农业、数字农业三大技术创新,持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设施农业方面,加快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

生物农业方面,加快生物育种创新,推进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数字农业方面,建设1个“渝农大脑”,夯实农地“一张图”、农信“一本账”、农事“一张网”、农品“一码通”4个基础,打造“四千行动”核心业务数字应用,推动落地N个应用场景,加快构建“1+4+4+N”数字“三农”体系。

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当下,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应如何破除城乡融合发展壁垒?

“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来统揽农村改革,创新探索城乡融合共同繁荣新路径,加快建设‘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刘贵忠说。

一是要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迭代实施“四千行动”,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健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探索城乡风貌整体提升路径,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二是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打好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以及农村产权交易体系集成改革、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革“三套组合拳”,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

三是要紧盯重庆辨识度,加快打造“三大标志性成果”,即加快建设新时代“巴渝粮仓”,打造以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为代表的巴渝特色名优“土特产”金名片,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

张华认为,便捷的交通能够缩短城乡距离,使城乡资源更好双向流动。过去石柱交通不便,发展受限,近年来该县坚持把交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速拓展对外交通“大动脉”,城乡发展都迎来了新契机。

下一步,石柱将继续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于今年开建渝宜高铁石柱段,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半小时到重庆主城、四个半小时到上海,带动土家山寨迈进“高铁时代”。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推动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和聚集,引入市场主体盘活乡村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罗建军   主编:马京川      审核: 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