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脱贫攻坚答卷17|引回人才 卖出山货——看秀山县隘口镇电商扶贫的“乘数效应”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2-04 21:03:18 | 记者:栗园园 齐岚森 | 编辑:柏云辉

    2017年8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给出的电商发展优惠政策,让小镇青年何江华毅然返回家乡,一头扎进了农村电商这片“蓝海”。

    经过一个月的免费培训,何江华的电商创业梦从一家电商小店正式起步。那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店能不断“长大”。

    2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隘口镇采访了解到,何江华和两名合伙人在镇政府扶持下打造的电商扶贫平台——“山水隘口”,如今已成为隘口镇最大的电商平台,去年共售出当地农产品2000多万元。

    (配栗园园稿)脱贫攻坚答卷——秀山隘口(5877982)-20210204210642.JPG

    ▲2月1日,夕阳下的秀山县隘口镇蔬菜设施大棚基地。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据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介绍,近年来,当地把电商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培养出像何江华这样的电商创业者17人。在电商带动下,全镇的核桃、金银花、黄精等产品纷纷搭乘着电商快车“飞”向了全国市场,去年电商销售额达到3300万元。

    在这条电商产业链上,一端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着青年人回归,推动人才振兴;另一端则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加速农产品出山,推动了产业振兴。在这种良性循环激发的“乘数效应”下,隘口镇721户3236人如今顺利脱贫,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

    农产品“触网”   “卖难”成历史

    2月1日上午,新院村白沙组,闲来无事的杨忠华老人又提着10余斤蜂蜜来到了镇上的电商扶贫产业园。

    (配栗园园稿)脱贫攻坚答卷——秀山隘口(5877978)-20210204210646.jpg

    ▲2月1日,秀山县隘口乡村扶贫产业园。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这时从县里来的物流车已到达园区,工作人员正忙着将火锅底料、辣椒酱等产品打包装车,现场一片忙碌。

    将蜂蜜交给工作人员一番登记结算后,老人接过一叠钞票仔细数了数,笑着揣进兜里高高兴兴地准备离开。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物流车每天上午10点左右抵达隘口,下午2点返回县物流园区,在这之前如果刚好有人下了蜂蜜的订单,老人的蜂蜜当天就能离开秀山发往收货地。

    “这电商肯定安逸噻,蜂蜜更好卖了,每斤还能多赚10多块钱。”回到家中,老人坐在自家门前的院坝上讲起了自己的养蜂史。

    (配栗园园稿)脱贫攻坚答卷——秀山隘口(5877976)-20210204210651.jpg

    ▲2月1日,秀山县隘口镇电商学校,老师正在交学员如何包装自己的电商产品。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十几年前,杨忠华向他人学习了养蜂技术开始养蜂,常年养殖量在100桶——150桶之间,算得上是周边的养蜂大户,蜂蜜也成了一家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那时候不愁养蜂,只是愁销路。”说起这个“甜蜜”事业,老人忍不住开始倒苦水,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交通。

    多年前,要卖蜂蜜就得趁赶场日,为了多卖一点,杨忠华不仅要在本地赶场,隔壁清溪镇赶场他也不放过。当时的机耕道坑洼难行,他每次挑着20多斤蜂蜜走到隘口的赶场点需要1个多小时,而到清溪则需2个多小时。“遇到下雨天还恼火些!”老人边说边摇头。

    然而这样的辛苦,并不总能换来满意的结果。毕竟两个场镇的市场有限,加上自家养殖规模大产量高,很多时候杨忠华不得不将蜂蜜便宜卖掉,不然等第二年的蜂蜜开产,就更卖不动了。

    如今,杨忠华终于尝到了这个事业的“甜蜜”。镇上的电商扶贫产业园就位于新院村,水泥路也修得平整巴适,对他来说正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若愿意,可自行将产品带去园区,也可让收货员上门取货。通过电商平台,他的蜂蜜现已销往全国各地,价格也卖得更高了。

    在杨忠华家门前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块“电商订单农业中心户”的牌子。杨忠华说,在镇政府带动下,如今自己还承担起了周边农产品信息收集的任务,并定期反馈给各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更快更好地卖出自家的农产品。

    青年人返乡电商发展添活力

    杨忠华联系对接最多的平台就是何江华的“山水隘口”。

    作为隘口镇第一批电商培训学员,这些年,何江华不仅是隘口电商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同样也是受益者。

    (配栗园园稿)脱贫攻坚答卷——秀山隘口(5877980)-20210204210655.jpg

    ▲2月1日,秀山县隘口乡村扶贫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打包金丝皇菊准备发货。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初中毕业后,何江华孤身前往广州打工,做的是手机屏等数码产品配件生产。2017年8月,得知家乡开始发展电商,并提供免费培训、免费吃住、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看到了电商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家乡的发展空间,何江华决定抢占先机回乡创业。

    那时,隘口的电商产业刚起步,镇政府特意在政府大楼里辟出几间办公室打造成“电商产业园”,包括3个实训室、1个客服中心和1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厅。何江华清楚的记得,在其中一间办公室的墙上写着“原来没有翅膀也能飞翔!”让他心中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一个月的培训期间,隘口镇请来秀山县电商协会相关企业负责人前来授课,何江华拼命“吸收”相关知识,逐渐掌握了电商运营、市场分析等技巧,并成功开设了自己的网店,开始销售来自秀山县的红薯、百香果、脐橙等农特产品。开店第一年,他成功实现月收入上万。

    一段时间后,何江华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若想把平台做大做强必须抱团发展。得知跟他同期培训的孙永盛、肖国福抱有同样的想法后,3人整合资源于2018年7月注册了山水隘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在镇政府扶持下打造了电商扶贫平台——“山水隘口”,主要销售隘口当地农产品。公司成立以来,累计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每年还拿出利润的20%用于村民分红。

    近两年,根据镇上的发展思路,何江华等人开始利用“山水隘口”的大数据信息做市场预测,发展订单中心户。“我们会分析数据、判断市场前景,梳理出卖价更好的农产品,通过订单中心户引导村民种植或养殖。”何江华告诉记者,如今该平台已发展起了订单中心户72户,去年签订订单养殖8000只(头),种植面积1.2万亩。今年,他预测辣椒、吊瓜、土鸡蛋等产品势头较好,目前已有不少村民有意向参与发展。

    不仅如此,作为隘口电商的先行者,何江华等人的成功吸引了更多隘口青年的注意,近年来他们纷纷返回家乡投入到电商产业发展之中。截至目前,隘口镇共培养电商创业人才269人次,建成网店85家。

    如今隘口镇电商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在电商扶贫产业园里,平均每天送走货物1000余单。尤其是近期春节将至,每天走单量超过2000单,县城来的两辆物流车有时都不够用。

    电商做后盾 食品加工业渐兴

    电商解决了销售难题,村民们发展产业也大起胆来。

    近年来,按照短期能增收、中期不“断档”、长期能致富的发展思路,隘口镇盘活闲置土地2.4万余亩,发展特色种植业近4万亩,全面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布局。

    在电商扶贫产业园里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厅内,记者看到几个货架上摆满了黄花菜、茶叶、核桃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还有速食酸辣粉、自热小火锅等副食。

    “这个自热小火锅里面的土豆、藕片等食材都取自于我们当地。”刘红明介绍,去年,食品加工成了隘口镇的新兴产业,如今全镇已有食品加工企业4家,生产火锅底料、蔬菜包、自热火锅、辣椒酱等产品。

    其中,重庆天椒农业科技公司就是2020年8月在隘口镇成立的。公司负责人杨力告诉记者,自己选择入驻隘口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当地良好的电商基础,二是有现成的加工场地。

    “虽然初次涉足辣椒加工行业,但我有餐饮从业经验,加上隘口电商的发展,让我有充足的底气。”杨力说,公司成立后主打酸辣椒、剁椒、烧椒酱3款产品,借助电商扶贫产业园的物流基础,物流运费大大降低。前段时间,公司每天销售辣椒酱3吨以上。

    在享受到隘口镇电商红利的同时,杨力也不忘反馈当地的村民们。去年,他在隘口本地收购辣椒100多万斤,每斤收购价在1.8元——2.4元之间,高出其他经销商5角钱以上。

    “今年我已经与几个合作社签了2000亩的订单,保底收购价为每斤1.5元,最大程度保证村民的收益。”杨力说。

    2020年底,合信农业科技公司也在隘口电商产业园建成了黄精深加工厂,如今研发出黄精茶、黄精酒、黄精果脯等产品7个。“加工厂成立后,不光能解决老百姓的销售问题,还可以让黄精升值,变成真正的‘黄金’。”企业负责人介绍,待产品正式投产,一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刘红明告诉记者,不久后,隘口镇又将新增一家方便粉丝加工企业,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农产品要成为‘金疙瘩’,光种下去还不行,还必须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刘红明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