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脱贫攻坚答卷10 | 把“大学”办到田间地头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1-01-29 06:49:21 | 记者:龙丹梅 | 编辑:王熳

    巫溪1.jpg

    ▲ 1月26日,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谭鹏昊老师正在给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天元乡分院的村民学生上课。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巫溪2.jpg

    ▲1月25日,巫溪县天元乡天元村直播销售中心,通过专业培训的村民何峰坪正准备上直播平台推销当地土特产。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比如大家熟悉的熏制腊肉,并不是熏制得越久越好,熏制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过氧化值超标,那就不能卖了……”1月26日,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村会议室,一堂大学课程正在进行。

    这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职扩招生班。授课教师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派驻万春村的第一书记谭鹏昊,讲台下的学生有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完成3年的课程并修满学分后,他们可以和在校高职生一样拿到大专文凭。

    天元乡位于巫溪县西北部,曾是当地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之一。2014年,全乡9个行政村共识别出6个贫困村、建卡贫困户612户221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8.59%。外出务工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在家的农民没有能力和心劲儿改变家乡。

    扶贫必扶智!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但要富村民的“钱袋”,更要富村民的“脑袋”。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来,天元乡在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市教委扶贫集团,打响了一场以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技能的攻坚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和中坚力量。

    如今,天元乡累计减贫733户257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之初的28.59%下降为零。

    把大学办在乡村

    熏好腊肉也是一门学问

    天元乡距巫溪县城75公里,海拔在625—2280米之间。全乡幅员面积213.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69万亩,山大坡陡、土地零碎,当地村民靠种植苞谷、洋芋、红苕“三大坨”为生,在石头缝里“刨”饭吃。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天元乡也一天天变得更美好。

    但比起改善基础设施来,更难改变的是村民的“脑瓜子”。谭鹏昊所在的万春村,依托当地农民养猪的习惯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技术优势,发动村民入股成立了万春腊肉加工厂扶贫车间。

    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车间在生产前就先拿到了几十万元订单。谭鹏昊本人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师,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有。按理说只要按订单生产就稳赚不赔,但在生产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

    “这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做腊肉,大家都觉得自己有手艺、有技术,根本不接受用标准工艺搞生产。”谭鹏昊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比如,村民们普遍认为腌制腊肉就得多放盐,腊肉熏制时间越长就越香。村民们对于低盐、排酸、风干等健康理念和标准工序不理解也不接受,总是按自己那一套来操作。

    一开始,谭鹏昊要求大家按照50公斤肉用1.5公斤盐的标准腌制腊肉,但有的村民仍旧按照习惯大把抹盐,盐不够还自己花钱买来补上。按车间要求,腌制后的鲜肉要风干到一定程度后再进炕房,但负责烘干的技术员认为这纯属多此一举,悄悄将没风干好的鲜肉送进炕房,导致生产出来的1000多斤香肠后来出现返酸,被消费者全部退货。

    腊肉太咸没人买、香肠返酸要被退货……几次“事故”后,村民们才意识到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要与消费者的需求衔接,“山货”才能变成商品,不少人有了“本领恐慌”。而谭鹏昊也意识到,只有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才能帮助他们转变理念,对接市场。

    2019年4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天元分院正式成立。学院根据天元乡9个村的产业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把“学校”开设在天元乡的田间地头,不但教农民种养技术,也传递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

    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高职院校扩招的契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鼓励当地村民提升学历。2019年,43名天元乡村民通过考试,成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学生。由于其中39人报考的是食品加工类专业,因此,该学院专门在天元乡设置了大专学历教学点,把大学办在了乡村,采取网上教学和送教上门的模式方便学员半农半读。2020年,天元乡又有11名农民通过考试成为在读的大学生。

    经过系统培训后的村民,开始严格按照标准化工艺来生产腊肉,无害化熏烟技术、低盐腌制技术等标准生产工艺被村民接受,万春村的腊肉品质越来越好,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2020年,万春村销售香肠腊肉9万多斤,销售额53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3万元,全村农户通过生猪养殖、就业、分红实现户均增收1万余元。

    中药材育苗亩产上万元

    石头缝里也能“刨”出小康来

    课堂上有个30来岁的年轻人,坐在第一排,上课时总是一笔一划地记着笔记。他是新田村的村主任刘明,2020年考上了这个高职扩招生班,是班上的“新学员”。

    刘明是新田村人,16岁就外出务工。“没得学历,在外头只能干苦力。”刘明告诉记者,他打工期间进过矿山、搞过旧房拆除,还在建筑工地搬过砖。2013年,刘明觉得一直在外干苦力活也不是个办法,便回到家乡发展,后来被选为村干部。

    新田村是天元乡海拔最高、最偏远的村庄,虽与城口县的厚坪乡接壤,却不通公路,是个“断头村”。村民靠一条挖出来的毛公路出行,大货车根本进不去。

    刚任村干部时,刘明立下个心愿:争取十年内出村的毛公路能硬化,这样村里发展产业就有了希望。没想到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始后的第二年,出村毛公路就变成了水泥路,之后,这条水泥路又进行了拓宽和油化,公路社社通畅、户户通达,村民们有了发展产业的愿望。

    天元乡党委书记林永介绍,依托当地特点,天元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将农特产品定位为“多品种、小规模、高质量、好价钱”,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水果、中蜂、草食牲畜4个万级产业,并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特点,打造了8大扶贫车间、9个扶贫基地,实现了“一村一品”。同时,市教委扶贫集团组建了161人的专家库,涉及养殖、种植、建筑等专业,根据需求在天元乡开展培训,为每个村的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使其成为未来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依托当地有中药材种植的传统和海拔较高的特点,新田村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过去,新田村家家户户都种独活。这种中药材每年2月打个窝,栽棵苗,当年11月份便能收获,管理比较粗放。但商品独活的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大,附加值不高,天元乡便通过产业扶持办法,鼓励村民进行独活育苗,提高附加值。

    一开始,村民不愿意,因为育苗是个技术活,对于管护的要求比较高,种植前必须把土块一块块敲碎,锄草只能靠人工一根根拔……稍有不慎,便没有收成。农技专家针对村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多次现场教学,为大家消除后顾之忧。2020年,新田村的独活育苗发展到400余亩,商品独活发展到1000多亩,新田村仅独活产业一项产值就达到500余万元。

    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二组贫困户王孝忠一家5口,妻子陈安培一个人在家照顾母亲和两个小孩,原本在外打工的王孝忠因患肺病不得不返乡,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自从村里开始发展产业,王孝忠一家种了3亩商品独活,5亩独活育苗,还养了50桶中蜂,2020年光是卖独活苗就收入5万多元,一年下来两口子收入近10万元。

    眼见村里的产业发展了起来,刘明等3名新田村的村干部一起报名参加了高职扩招生班,并顺利通过考试被录取。过去刘明的愿望是十年通公路,现在他有了新愿望——通过学习掌握食品安全和加工知识,在村里发展中药材加工,提高独活的附加值。

    “依靠科学种地,石头缝里也能‘刨’出小康。”刘明说。

    电商赋能乡村振兴

    山货变成抢手网货

    随着电商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千家万户,一批有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农村电商带头人正在引领乡村新变化。

    1月24日晚上10点,李美好发了个朋友圈:“24个小时,干了12万!”喜悦之情,溢于字端。

    那天,入驻京东电商平台两个多月的“中国特产·巫溪扶贫馆”迎来单日最高销量:当天成交2700余单,成交总金额12万余元。

    26岁的李美好是重庆天谷元乡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谷元乡公司)负责人。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由天元乡9个村集体各出资30万元入股,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天元乡万春村的腊肉、宝坪村的香菇、香源村的蜂蜜等农特产品,便是依托天谷元乡公司走向全国各地。

    “‘天谷元乡’是天元乡着力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天谷元乡公司的目的,一是为了畅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二来通过公司化运作,逐步提高天元乡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天元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林永介绍。

    天谷元乡公司成立后,围绕天元乡特色产业,共开发了蜂蜜、腊味、干货、生鲜、五谷杂粮等38个特色商品。同时,公司也负责电商平台建设。2020年4月,“天谷元乡特产店”在淘宝正式营业,第一个月销售额仅13万元左右,当时的产品以天元乡的腊肉、香肠、萝卜干、香菇、木耳、蜂蜜等农特产品为主,推广方式主要靠花钱买流量。年轻的李美好只有短暂电商从业的经历,心里很着急。

    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当地多次开设针对性的电商培训课程,并组织李美好等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去万州、重庆主城、山东等地学习电商平台运营知识。慢慢的,这个原本只有两个人的公司壮大到11个人,还先后入驻了善融商务、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运营方式也从一开始的购买流量变成了带货直播等多渠道推广。

    由于采取的是“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的收益与村集体和农户挂钩。为了保证商品品质,天元乡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自主开发了农产品溯源系统以及手机App客户端,为全乡农产品逐一定制二维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各村集体负责生产和监管产品质量,天谷元乡公司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以此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去年底,天谷元乡公司还得到巫溪县扶贫办授权,运营京东“中国特产·巫溪扶贫馆”、“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馆巫溪县贫困户专区”,目前各类平台月销售额50万元以上。

    去年,天谷元乡公司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900余万元,销售商品也从天元乡特产扩大到巫溪县的扶贫产品,其中线上销售近400万元,有力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