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秀山脱贫攻坚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重庆日报全媒体 汤艳娟 2020-09-08 20:32

  农业产业利益联结100%的贫困村、100%的贫困户,农村电商产业链覆盖100%的贫困村、80%的贫困户,旅游产业扶贫带动2.8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9月8日,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秀山专场举行,现场发布的一组组数据生动地诠释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近年的脱贫攻坚成效。

  秀山县于2017年11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8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截至2020年9月5日,全县16800户70530名建卡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秀山县贫困群众尽享银花丰收喜悦。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重庆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因势利导推动脱贫攻坚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绿色产业——

  让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属于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

  “坚持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介绍,秀山在产业扶贫中唱响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主抓了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利益联结的“三篇文章”。

  “首篇文章”是推动支柱产业全面覆盖。近三年来,该县立足盛产优质粮油、茶叶、油茶、土鸡和中药材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全县“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实现贫困家庭户均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茶叶买成钱,青山变金山,秀山村民发展茶叶增收致富。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的第二篇文章是推动产业规模全面扩大。”向业顺介绍,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建成特色种植业基地96万亩,其中中药材38万亩、茶叶14万亩、油茶23万亩、柑橘21万亩,茶叶、油茶基地面积均居全市第一,年出栏畜禽达1100万头(只)以上。

  在做好这两篇“文章”的过程中,秀山县始终将落脚点放在“第三篇文章”上——推动利益联结全面强化,让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该县采取“入股+分红+务工”“保底+分红”等多种方式,强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对象之间的利益联结,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以银花、茶叶为例,今年预计银花产值6.2亿元、带动1.7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茶叶产值13亿元、带动1.97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农村电商——

  让沉睡资源变现

  曾经的秀山,受内陆空间限制、交通制约,几千款农特产品仅有600种变成了商品,大多数只能在大山中“沉睡”。通过近6年时间探索发展农村电商,如今秀山已让贫困群众靠卖农产品过上了好日子。

  ▲秀山县农户在山东省2019年援建的莲子加工车间加工莲子。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农村电商要发展好,主要解决‘怎么卖’‘卖什么’‘谁来卖’的问题。”向业顺说,秀山不断完善电商产业园功能,建立农村电商乡镇服务中心、乡村服务站点等,解决了“怎么卖”;为了直接让贫困农户成为电商产品供应商,该县建立电商产业扶贫基地2000余个,投产自热火锅等电商产品加工线44条,发展电商企业1760家、网络店铺1.73万个,回答了“卖什么”的问题;为了破解“谁来卖”,秀山县采取学校培训、基地实训等方式,目前全县培养电商从业人员达2.1万人。

  近6年,秀山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累计达535亿元、102亿元,通过农村电商卖出44.6亿元的农特产品,让80%的贫困户直接成为了电商产品“供应商”。

  生态旅游——

  让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向业顺介绍,近年来,秀山县依托旅游产业扶贫,带动了2.8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一方面,该县依托依托川河盖、洪安等拳头景区,采取搬迁、经营、就业等方式,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另一方面,依托乡村旅游打造扶贫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基地1483个、乡村旅游接待户520家,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土地入股、租金收入、自主经营等方式,有效拓宽旅游增收渠道。

  除此之外,秀山县还不断丰富旅游业态,积极举办龙凤花海、金山银山等旅游节会活动,大力发展非遗主题游、乡村体验游以及生态康养产品,培育秀山竹编、钟灵毛尖、秀山土鸡等旅游商品品牌50余个,丰富特色旅游扶贫业态。

秀山消费扶贫服务武陵山区44个贫困区县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汤艳娟)重庆日报记者9月8日从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秀山专场获悉,近年来,秀山消费扶贫已服务了武陵山区44个贫困区县,有效促进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近年来,为了提升消费扶贫的供给能力,秀山县认定了消费扶贫供货商122个、产品164个,依托中医药、食品加工企业,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培育各类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320家,开发农特产品820余款。

  为了打造消费扶贫的展示窗口,秀山县在市内外建成扶贫产品销售专柜280个,投用武陵山消费扶贫交易中心。目前,该县已吸引市内外44个贫困区县的近1000款扶贫农特产品入驻展销。

秀山楠木村搭上旅游快车

村民年人均收入从500元涨至8500元

  地处“世界桌山”川河盖景区核心区域的秀山县涌洞乡楠木村,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2.1摄氏度,高山草场、盖岭山原等生态景观绚丽多姿、风光旖旎。

  然而,在2013年以前,因交通条件落后等原因,楠木村村民收入来源狭窄,收入总量有限,是秀山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全村661户2079人中,建卡户达156户637人,村民年人均收入仅500元。

  这样一个贫困村,如何走上脱贫之路?

  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我们在开展旅游扶贫过程中,借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帮助该村以景点景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秀山县引导楠木村村民紧紧抓住川河盖景区建设机遇,通过就业务工、自主经营、土地流转等方式积极参与景区建设,先后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观光农业点4个、农家乐12家、旅游接待户39家。该村的旅游设施相关建设的用工,直接或间接覆盖了85%以上的建卡贫困户。

  58岁的村民龙子德因病只有半劳动力,家里有3个孩子。2013年,龙子德家因学因病致贫,被评定为建卡贫困户。为了帮助这个家庭搭上村里的旅游快车,楠木村帮助龙子德获得了月收入800元的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推荐其妻子到景区当保洁员,月收入2500元。2018年,龙子德一家顺利脱贫。

  不仅如此,为了扩大村民的旅游综合收入,楠木村还立足走农文旅融合之路,发展了茶叶300亩、银杏400亩、高山蔬菜500亩、金银花500亩,养殖中蜂3000桶。

  “2019年,楠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8500余元,比2013年足足增加了8000余元。“向业顺介绍,下一步,该县还将围绕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不断总结旅游扶贫经验,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持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编辑王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