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一波三折终“复兴”——看武隆区复兴村如何探索乡村旅游之路
重庆日报全媒体 邹密 赵伟平2020-07-14 21:51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复兴村算是真的走上了一条“复兴路”!

  从4月1日至今3个多月时间,武隆区黄莺乡复兴村新建的山地滑水旅游项目,吸引了7万多人次前来打卡,实现旅游收入80余万元。

  目前,村里正引进更多有实力的旅游公司来村里发展:已和成都的一家山地水滑旅游公司达成意向,共同打造川渝地区山地水滑网红地;同苏州一家旅游公司制订了开发打造九重岩旅游景区的项目规划……

  “种过蔬菜,办过烤烟,栽过花卉,卖过水果……复兴村把偏远山村能想到的发展招数都使遍了,但最后都没能成功。”7月3日,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向东介绍说,从希望到失望,再从失望到希望,历经了一波三折,才找到乡村旅游这条“复兴路”。

  高山蔬菜、烤烟本来是山民致富的希望

  但因交通不畅变成了失望

  复兴村位于白马山深处的九重岩,从地名就可以知道,这里山大坡陡,道路崎岖。2007年,铆着一股劲的村民硬是在山里挖出了20多公里的泥巴路,各个社算是都通了路。村民们一合计:以前村里没路,种了东西也运不出去,现在不怕了,种高山蔬菜、办烤烟都好赚钱。

  村党总支部书记汪家友向重庆日报记者回忆说,全村4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蔬菜,种上百亩地的就有五六家,但种了菜还是运不出山,变不成钱,“竹篮打水一场空”。

  复兴村山重堂农业社的杨永林是村里的种菜大户,种有200亩蔬菜,一年收蔬菜大约14万斤。“刚开始还有菜贩子来收菜,但村里的路太窄,又凹凸不平,收菜的货车容易爆胎,后来他们都不愿进村来收菜了,哪怕我们价格出得低他们也不来。”杨永林说。

  为了将菜卖成钱,村民只有自己找车将蔬菜运到县城去卖,但卖完菜一算账,赚的钱还不够运费。无奈之下,他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蔬菜烂在地里。

  复兴村村民种烤烟,也遭遇到了同样的失败。村民加工好烤烟,要交到乡上的收购点,但到乡上的路况太差,村民只有背着烤烟,步行1小时绕道到邻近的贵州省道真县阳溪镇的大沙河,再乘坐3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乡上烤烟收购点。常常是凌晨3点就得起床,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

  一次次失败,像一把把尖刀刺向村民心里。

  “不种了!种出来也换不成钱,还种它干啥?”“土里刨食不得行了,干脆出去打工算了!”看不到半点希望的村民,一气之下,要么选择举家外迁,要么出门打工。

  汪家友说,原本1400多人的村子,仅剩下900多人,其中老人和小孩占了70%。土地的闲置、产业发展的萧条,使复兴村沦为区级贫困村,其中贫困户有91户291人。

  柏油路成了大家发展的希望

  但因不懂市场再一次落入失望

  看着日渐衰败的村庄,汪家友涌起一阵酸楚:“紧邻黄莺乡的双河乡,过去也是穷得叮当响,后来却靠种蔬菜发展得风生水起,谁让人家路修得好呢?”

  必须修路,路通畅了村子才有希望。在接下来的10年里,复兴村的干部群众为了通畅的公路上下奔走。

  2018年,由于武隆区三年交通行动计划和山东对口帮扶资金的支持,复兴村22公里的泥巴路完成硬化扩建。2019年,围绕蔬菜产业,村里又新修了18公里产业路,以及6.6公里的入社公路。

  道路通畅了,这下可以大干一番了。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向东和汪家友商量:要发展农业产业,必须上规模,有特色,村集体可以在这上面带个头。经村民代表大会认可,复兴村村集体从57户农民手中流转了300亩土地,先后发展起100亩有机水稻、100亩特色经果和100亩花卉基地。

  但事与愿违,2019年,复兴村集体种植的有机水稻、李子、桃子和花卉等农产品种出来后,难以找到市场。打造的花卉基地倒是引来了不少游客,但看花的人多,买花的人少。有机水稻也卖得不好,仓库一直囤了10吨稻谷卖不出去……”。2019年底,复兴村的干部一算账:除了57户村民领到土地流转费外,事先说好的产业分红也打了水漂,村集体账上仅有1000元。

  “ 瞎搞!乱整……”产业发展的失败,让当初把土地流转出来交给村集体的村民极其愤慨。顶着巨大压力,张向东和汪家友等村干部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了做了检讨。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张书记他们,闯市场就是有风险,谁敢保证做生意一定赚钱?刚开始发展,不熟悉市场、也不懂管理,只当是交了学费......”复兴村四方碑农业社社长李明这席话,渐渐平息了大家的议论。

  从失败中找到发展金点子

  乡村旅游点燃发展新希望

  面对又一次失败,张向东等村干部并没有泄气——虽然失败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村里的人居环境和打造的花卉基地,其实是赢得了人气的。而且,复兴村还有驿路盐道遗址、根雕、线编等文化资源可以聚焦人气,完全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人气转变成 “财气”。

  在一次由村民代表召开的院坝会上,张向东将这一想法和盘托出。

  “不能再瞎折腾了,原来吃的亏还不够啊?现在又要搞啥子乡村旅游?”有村民当即表示反对,“只要有希望,还是想敢于尝试,不能再回到过去的老路。”也有村民表示赞同。

  为了稳扎稳打,复兴村组织了50多名村民代表到永川黄瓜山、南川大观、木凉参观学习发展乡村旅游。在学习考察中,复兴村的干部群众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山泉水丰富而且落差大,是复兴村最独特的资源,可以利用它发展山地水滑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然后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等,让全村人都吃上“旅游饭”。

  2019年底,村上通过自筹资金30余万元,先后打造了水上滑梯、吼泉等山地滑水休闲体验项目,并配套新建了休闲茶吧、2个四星级旅游公厕、2个观景平台、1个农产品交易集市、1个村史博物馆等。

  今年4月1日,复兴村的山地水滑旅游项目正式开园迎客。依托山地水滑旅游项目,村里新开了10家农家乐,同时吸引了10多位村民返乡种菜、养鱼。不能自主经营的村民,也可以通过打工和销售农副产品赚钱。目前,复兴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

  “复兴之路才刚刚开始。”望着绵延的群山,张向东说,“复兴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找到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对村庄实现了保护性开发,既给村民带来了金山银山,还能还村庄绿水青山。”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Top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