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6月18日,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将迎来15岁“生日”
重庆日报全媒体 郭晓静 崔曜 摄影 罗斌2020-06-17 22:45

  从单线开通到线网形成,从最初引进日本技术到现在95%的设备实现国产化,核心技术走出国门——明天,带领重庆步入轨道时代的二号线15岁了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郭晓静 崔曜)6月18日,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迎来了15岁“生日”。

  这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也是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5年过去,现在的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10条,日均客流量达300万乘次以上——轨道出行不仅改变了市民的生活,穿梭于山水之间的轨道交通,也成为我们这座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新中国成立前 重庆就梦想拥有轨道交通

  “2005年,二号线开通的时候,我是线上一名车辆维修技术人员。”重庆轨道集团运营二公司总经理漆伟说,15年时间里,他亲眼见证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巨变, “当年我们还只有二号线,如今我们有10条线,线网覆盖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全域,里程总长度位居中国第六、西部第一。”漆伟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平常也爱翻阅关于重庆轨道交通历史资料,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就想建轨道线。

(配文)2005年“二号线”开通重庆正式(4766937)-20200617224323.jpg

  ▲6月15日,漆伟在轨道2号线大堰基地,和往常一样,与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探讨。   记者  罗斌  摄

  据了解,1946年4月,国民政府拟订《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首次提出要建地铁——高速电车。

  上世纪50年代,较场口开始试建地铁,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进行了1年多后就被迫停工。漆伟说,自己有时候也散步到当年试建地铁处去看看,问过一些较场口的老居民,据说当时南区路燕喜洞、十八梯防空洞前运渣的工人和手推车不少,建设如火如荼。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重庆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1983年,《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年)》提出建设“地下铁道”,由朝天门至杨家坪,全长约12.2千米,该线路与目前的轨道交通二号线走向基本一致。

  不过,当时重庆考虑修建的并不是今天这样的轨道线路,而是一条“空中客车”线路。1985年,瑞典瑞方(VEVEF)公司的肖宾格副总裁和顾雷姆副总裁都曾来重庆洽谈过修建“空中客车”的事宜。

(配文)2005年“二号线”开通重庆正式(4766938)-20200617224328.jpg

  “没想到这与重庆当时的想法很合拍,双方就此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证。”当时参与洽谈的工作人员回忆说,瑞方公司提出的“空中客车”是一种客货两用的高架运输系统,车辆悬挂在缆索上运行,可以缓解当时重庆拥挤的客流交通。

  不过这个计划最终还是搁浅了。市轨道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沈晓阳,也是重庆轨道交通的首批建设者,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世纪80年代的重庆确实考虑过空中客车、地铁、轻轨、单轨等多种轨道交通,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在的跨座式单轨。

  沈晓阳表示,重庆的地形十分特殊,在重庆建轨道交通不仅要上天入地,还要过江,从建设成本、绿色环保等多方面考虑,跨座式单轨是最合适的选择。“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单轨的建设周期快,而且既环保又美观。”

  施工技术难度大 建设资金多方筹措

  在二号线李子坝轨道站,你随时都能看到不少旅客拿出手机,记录下轨道列车穿楼的精彩一刻。

  事实上,这是基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而充分利用空间的设计体现。但是,要实现列车穿楼的构想,技术并不简单。其实当年困扰二号线建设的,除了技术难题,还有资金短缺的难题。

  重庆轨道集团原副总工程师、专家办主任张乃基曾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重庆组织过专家团队两次赴日本,考察日本的轨道交通。日本的单轨列车很有特色,能转小半径、爬大纵坡,非常适合重庆。”

  不过,日本方面却不这么看。1989年秋天,时任日本单轨协会技术部部长石川正和来到重庆进行现场考察,却得出了否定结论。当时设想采用轻轨制式的线路是现在的地铁一号线,而这条线路隧道占了70%,并不能充分发挥单轨特点。此外,石川正和认为以重庆当时的经济条件,引进单轨技术还为时尚早。

  重庆并没有放弃努力。时任重庆市公用事业局局长的王根芳去日本找到石川正和,以现在二号线为对象再次商讨引进单轨的具体方案。石川正和这次改变主意了,理由是这条线路沿嘉陵江运行,依山傍水景观优势明显,很适合单轨制式。

(配文)2005年“二号线”开通重庆正式(4766939)-20200617224332.jpg

  方案敲定了,接下来的难题是施工。就以轨道穿楼为例,如何通过才不影响楼栋结构?李子坝站设计团队负责人、重庆大学土木学院叶天义老师介绍说,当时采取了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的方式进行。由于采用了“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轨道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有效解决了两者结构传力及振动问题。同时,单轨列车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充气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支撑车体,最大限度减小了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影响。

  资金短缺的难题,重庆最终采用了贷款与内配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二号线总投资约43亿元,其中日本政府贷款271亿日元(当时约20亿元人民币),内配资金23亿元。内配资金中,市级财政需匹配17亿元作为项目启动资本金。“有了这市级财政匹配的17亿元资本金,商业银行才能给轨道建设贷款。不过,市政府经过努力仍有6亿元缺口,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得知后向总行争取政策,发放了6亿元贷款,这才筹足了建设资金。”当年参与过二号线建设的一名负责人说。

  95%设备国产化 三大关键技术走出国门

  最初从日本引进技术到15年后的今天,重庆95%轨道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其中,单轨的三大关键技术:pc梁、道岔、车辆制造已走出国门,出口到了韩国、巴西、越南、印度等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5年二号线通车时,被称为轨道“大脑”的控制系统和“心脏”的传感系统目前也已实现“重庆造”。

  漆伟表示,15年来重庆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对单轨交通进行技术改造。

  例如,二号线1号和2号列车最初是从日本进口。“从国外进口,采购周期长,价格高,维修也不方便。”漆伟说,从3号车开始,我们就实现了国内生产,设备维护也由本地负责。

  目前,轨道列车的轮胎也实现了国内厂家生产。“原来用的是米其林轮胎,5年后轮胎使用寿命耗尽,我们就按照技术要求改用国内厂家生产的轮胎。”漆伟告诉记者,国产轮胎的花纹抓地力更好,使用寿命也从原来的10万公里提高到了20万公里。

  事实上,重庆还对轨道的道岔进行改进。

  “刚通车时市民乘坐轻轨经过道岔时还能感到震动,后来这种感受就消失了。”漆伟称,本地企业研制出的可挠型道岔目前已应用于其他单轨建设中,这种道岔梁左右的导向面板和稳定面板同时挠曲成规定的圆滑曲面,车辆通过时就会更加舒适稳定,大大降低震动的程度。

“再也不用担心上学迟到了!”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郭晓静 崔曜)李阳是观音桥某银行的工作人员,15年前他还是一名初二学生。轨道交通二号线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朋友”,陪伴了他的成长,记录了他的喜怒哀乐。

  2005年轨道二号线开通不久,李阳成了“常客”。当时,李阳家住较场口,在求精中学读书,每天上学要从较场口站坐到曾家岩站,放学再从曾家岩站坐回较场口站。

  李阳回忆说,他此前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坐40多分钟公交到学校。“二号线通车后,我可以多睡半个小时。”李阳笑称,坐轻轨20分钟内就能到学校,也不会因为高峰期堵车而耽误。“我再也不用担心上学迟到了。”

  直到高三,李阳都是乘坐二号线往返家和学校。2009年高考,李阳所在的考点是巴蜀中学。“高考时候,我也是从较场口坐二号线往返黄花园,速度快不堵车,我就没考虑住宾馆了。”李阳说,便利的轨道交通为他节约了不少通勤时间,最后高考也有不错的发挥。

  如今,李阳去观音桥上班,也是乘坐轨道出行。在他看来,轨道交通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自己想真诚地祝福“老朋友”二号线15岁生日快乐!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Top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