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大家谈” | 以产改拥抱时代 用创新赢得未来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8-04 10:57

▲《重庆日报》2025 年 07 月 28 日 06

以产改拥抱时代 用创新赢得未来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 邹少文

近期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9个方面27条举措,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一家服务于现代化交通产业体系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以《意见》为指引,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任务,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

深学笃行,把牢产改方向。公司党委将学习贯彻《意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系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通过建立“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资源共享、工作同步、功能衔接,形成党工共建、活动联办、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将《意见》学习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锚定产改方向路径;三是深化改革联动,对标国企改革任务要求,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通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确保产改工作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对标对表,抓好产改落实。近年来,在推进“产改”工作中,建立“党委领导、行政履责、工会推动”的工作格局,构建起“思想引领-机制保障-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关爱凝聚”的产改体系。一是强化思想引领。通过“劳模三进”、主题党日、思政讲座、政策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筑牢产改思想基础。突出职工主体地位,建立一线专技人员党员发展优先机制,党代会和职代会中一线职工、技能人才代表占比达60%;二是完善体制机制。修订薪酬管理办法,构建“五序列多层级”指标体系,打通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薪酬分配向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重点工程师岗位倾斜。实施“以赛促培”工程,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项竞赛、“五保一树”技能竞赛等载体,推动1000余人次提升技能;三是推动创新创效。依托“李正川工程地质创新工作室”,2021—2024年取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篇,获国家级科技奖16项、省部级67项,攻克多项路基、隧道等世界级难题。创新成果“沙坪坝铁路枢纽”亮相大国工匠交流大会,工作室先后加入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创新工作室联盟和川渝教科文卫体工会创新工作室联盟,典型经验获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推广;四是加强人才培育。建立“导师带徒+产教融合”机制,推进大国工匠、名家名师、青年设计师等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1人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2人入选“第四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人获评重庆市英才计划名家名师,1人当选重庆市优秀青年设计师,1人获得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2020年以来,42人取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占职工数的13%;五是深化关爱行动。公司获评“全国职工生活品质提升试点单位”“重庆市关爱职工优秀单位”,实现产改成果与职工获得感“双提升”。

巩固深化,推动产改发展。公司党委将在巩固前期产改成效的基础上,推进“产改”工作走深走实。一是聚焦核心要求。以“政治保证、制度落实、素质提升、权益维护”为总纲,细化“五大任务”,聚焦培育“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目标;二是立足发展需求。紧扣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突出“工匠队伍”培育和“卓越工程师”建设两大抓手,创新“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特色推进、路径拓展、改革深化”五维举措,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改革模式;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公司党委将统筹谋划,以更高目标、更实举措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团结动员产业工人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来源 | 重庆日报

作者: 渝工娘家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