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线之美”,雕琢“金角银边” 渝中区完成全域19.1公里两江岸线整体提升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左黎韵

2025-10-28 16:43

10月28日,记者从渝中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该区围绕“美丽重庆”建设,构建了“一廊、两江、多节点、N脉络”全域生态空间格局,累计完成了19.1公里两江水岸线、鹅岭—虎头岩10.8公里山脊线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让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江岸线的“三线”之美愈发鲜明。

作为集山城、江城特色于一体的核心城区,渝中区岸线资源珍贵且治理难度突出。“十四五”时期,该区不仅实现全域19.1公里岸线的整体提质,更完成74万平方米沿线消落带修复,通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协同推进,使“两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100%。如今,东水门—黄沙溪段8公里亲水步道已实现贯通,昔日的自然滩涂逐步蜕变为生态高地。

▲市民在化龙桥亲水步道上跑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生态蝶变的同时,滨江品质也同步跃升。以滨江岸线为主轴,该区构建起以朝天门为“金角”、嘉陵江和长江岸线为“银边”的滨江生态格局;大力推进滨江岸线公园体系建设,珊瑚滨江公园、李子坝化龙桥亲水步道焕新亮相,完成坡坎崖修复治理40万平方米,打造了集休闲观光、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滨水休闲空间。

“十四五”时期,渝中区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尤其是对老旧小区排水管网、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市政污水泵站等进行了改造升级。目前,城市建成区约9平方公里规划分流制区域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0%以上,切实解决了晴雨季污水溢流以及城市内涝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还搭建了“数字重庆三级驾驶舱”架构,迭代升级“渝中智慧环保平台”,整合大气、水、声、环保督察等八大板块,实现重点指标“一网统管”,“生态景观”板块KPI指标子跑道覆盖率100%。此外,在全市率先试点施工噪声“远程喊停”“油烟e管”“低排放数字化监管工地”等特色智慧应用场景,推动辖区现代环境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