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城口县仁河社区“管得宽”的老刘管出社区新风貌
2025-10-09 15:37
中秋月圆,国庆同至。城口县东安镇仁河社区的巷子里,家家户户都飘出团圆饭的香气。社长刘大均踩着三轮车缓缓转过街角,车把上挂着几封刚从社区领回来的节日慰问信。
“是‘管得宽’来啦!过节还不歇着?”有居民从窗口探出头来打招呼。
“转转就回,放心不下,看看有啥要帮忙的。”刘大均笑着应答,身影渐渐融入一片温暖的灯火中。
这声“管得宽”,他已听了6年。自2019年被居民推选为社长以来,这句起初带着调侃的称呼,渐渐成了他在社区里最真实的写照。
从“试试看”到“事事管”
2016年,刘大均从外地务工退休后回到家乡。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总爱帮邻居修修补补、代买物资。谁家有急事难事,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大均做事踏实,交给他,我们放心。”这样的评价,渐渐在居民中传开。
2019年社区选举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票投给了他。“我文化不高,怕做不好。”面对居民的信任,这个跑过运输、管过工地的汉子,最终还是接下了担子,“既然大家信我,我就试试看。”
这一试,就是6年。老朋友约他喝茶,他摆摆手:“答应了去接陈叔的孙子,不能耽误。”
刘大均管的“闲事”远不止这些——谁家水管漏了,他连夜帮忙联系师傅;路面出现坑洼,他组织居民一起修补;邻里之间闹矛盾,他也主动上门调解。
“刘社长,杨婆婆一上午没开门!”一天,社区微信群里的一条消息引起他的警觉。他立刻赶往杨婆婆家,推门一看,老人因高血压已陷入昏迷。他迅速联系送医,医生说:“再晚一点就危险了。”
自从当上社长,社区的每条小巷、每家每户,刘大均都摸得一清二楚。这几年,他一直坚持为行动不便的杨婆婆代买生活物资;每逢暴雨,他提前排查危房,及时组织居民转移……“都是该做的。”面对感谢,他总是这样回答。
一本巡河日志与一条清澈的河
2022年,因为在社区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刘大均被聘为县级河长制社会监督员,第二年又被聘为市级监督员。
“河就像是社区的血脉,不管不行。”他说。从此,巡河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一个本子、一支笔,他沿河仔细查看——水质变化、垃圾堆积、排污痕迹,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
几年来,他累计巡河90多次,推动解决的河道问题超过50个。在他的带动下,居民们还组建了护河志愿队。如今,定期巡河、爱护河道,已成为仁河社区的新风尚。
一群“爱管闲事”的暖心人
刘大均“管得宽”的劲儿,像一粒种子,在社区里悄悄生根、发芽。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管闲事”的队伍。他们组成“仁人管闲”志愿服务队,每天在社区巡逻,排查隐患、调解纠纷、收集民意,成了社区里的“活地图”“百事通”。
“刘社长带头干,我们跟着做,”队员李大姐说,“社区是大家的,人人都出份力,事情就好办多了。”
就连曾经觉得他“管太宽”的年轻人,也渐渐理解了他的坚持。“有一次我家停电,是刘社长冒雨赶来帮忙。”一位年轻居民说,“现在我也常参加社区巡逻,为家乡出点力。”
6年过去,刘大均依然每天骑着三轮车在社区里转悠。“大家叫我‘管得宽’,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他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如今的仁河社区,“闲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渐渐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