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治”赋能 开州南门镇精准识别400余名困难群体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栗园园

2025-09-17 21:52

“以前走访摸排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主要是数据信息太多了,流程也繁琐得很。现在通过‘141’平台可以把数据信息归整到一起,让社会救助也变得更加轻松了!”9月15日,开州区南门镇网格员黎伟在平顶村开展摸排工作时如此感叹。

看着黎伟用手机三下五除二地就把业务办好,村民谭世勤也忍不住说:“原来申请低保要跑好几趟,现在手机上操作点几下就可以搞定了。工作人员还主动帮我核对材料,真是太贴心了!”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自8月以来,南门镇依托“智治”赋能,已录入辖区223名低保边缘户、256名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建立“一人一档案”信息库,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南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以来,根据“渝悦救助通”平台所需,南门镇开启了对低保、留守儿童、特殊困难老年人等困难群众、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的走访,完善重点人员信息。

其中,在困难群众信息数据管理收集方面,南门镇利用基层智治平台,整合民政、教育等多方数据,同时对新增低保对象及潜在困难群体进行识别,实现重点人员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标注,并对他们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归集管理,建立多维度的困难群众数据库。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群众对重庆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政策不熟悉,比如说他们会咨询救助标准、申请救助所需的材料和手续等。” 黎伟说,走访期间,他们也顺势就群众关心的政策进行宣传和解答。

目前,南门镇已依托基层智治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模式:线上通过基层智治平台智能推送功能,将特困人员政策精准送达目标群体;在线下化身为政策宣讲员入户宣讲,对特困人员政策涵盖的救助对象、申请所需材料等内容进行逐项解读,确保群众了解特困人员救助相应政策,打通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南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基层智治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动态管理和服务。同时,积极拓宽救助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救助服务,筑牢坚实的民生保障底线。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