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以“六大之城”为支撑 推动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建设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2025-09-12 22:00

9月12日,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全会明确提出要锚定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的定位,高水平打造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韧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以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建设“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

蓝图已绘就,如何抓好落实?当天下午,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蒋艺义,万州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吴双,万州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毅,万州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吴军,万州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明,万州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傅左二围绕全会精神回答了记者提问。

提出7个方面重点任务、4个方面重大改革支撑

“围绕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市委赋予万州的使命任务,全会科学确立了今后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蒋艺义说,短期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实现重大提升,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产业引领、科技策源、枢纽门户、服务供给、城市承载功能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15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达160万人。

具体要实现“六个新提升”,即全面建设开放融合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舒适便利普惠可及的宜居城市、绿色低碳整体大美的美丽城市、安全可靠敏捷高效的韧性城市、崇德向善文化繁荣的文明城市、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智慧城市。

同时,全会提出了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培育城市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质、推动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高城市本质安全韧性水平、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城市数智化治理能力等7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及深化“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健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等4个方面重大改革支撑。

三个方面发力形成“城区—中心镇—特色镇”空间形态

“万州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促进城乡融合共同繁荣是万州现代化建设的必答题。”吴双说,近年来,万州持续用力培育大产业、打造大枢纽、改善大民生、建设大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外唯一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大区,常年吸引30万区外人口在当地工作生活。

同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村实现全覆盖、超100万元的村占比扩大至3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9:1。

下一步,万州将围绕全会提出的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协调发展”城镇体系,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区—中心镇—特色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城市空间形态作出的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强化城区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二是要推动镇乡分级分类发展,实现一体多元“协同进”;三是要构建城乡融合机制,迈出以城带乡“新步伐”。

在强化城区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方面,将重点推进城区“强身健体”,统筹生产、生态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北部高铁新城、中部“城市客厅”、南部港产城融合发展区,推动城郊镇与城区一体化发展;在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方面,进一步深化跨区域交流合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给城市安上“透视镜”“CT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全会提出要突出数智赋能,增强城市数智化治理能力。下一步万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何打算?

“我们将围绕全面建成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智慧城市建设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傅左二说,首先是夯实城市数字底座。将推进云资源、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空天地一体”感知体系,在车站码头、背街小巷、地质灾害点、人员密集场所等城市治理重点区域部署摄像头、无人机、智能采集终端等感知设备,推动地下水电气讯等管网数字化、可视化,给城市安上“透视镜”“CT机”,让城市运行状态能被实时看得见、感受得到,如遇供水管网老化等情况,感知设备可实时预警风险,帮助我们及时消除隐患。

其次是建强城市“智慧大脑”。把城市感知资源、风险点和各类便民、惠民应用全部接入区治理中心,全量汇聚“人、地、物、房、事”等要素资源,为城市治理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撑。

同时推动公安、消防、应急等城市治理重点部门到治理中心合署办公,推动解决部门间有时存在的责任不清、协同质效不高的问题。比如,某个大楼发生了火情,治理中心能够立刻知道危险品、消防栓位置,准确掌握周边人员分布和交通情况,迅速疏散人员,组织救援,大大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方面,将重点围绕“办实事、解难题、保安全”三个方面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如治理拥堵方面,我们将开展AI+智慧交通建设,让红绿灯能够“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

聚焦三个方面,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近年来,万州持续消除城市运行安全隐患,提升城市舒适度,不断满足市民‘推门见景、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望。”张明表示,接下来,万州将聚焦三个方面着力在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上下功夫。

首先是聚焦品质提升,彰显城市魅力,兼顾旅游观光与城市活力,加快推进北滨公园、万一中至驸马片区库岸及消落带综合整治,持续完善滨江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探索开展业态升级和消费场景打造,全面提升滨江环湖夜景品质。

同时,高标准地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持续美化城区生态绿廊,建好一批“口袋公园”“微型公园”,完善休闲步道、运动健身等基础设施,扩大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绿色休闲空间。

聚焦运行安全,夯实城市根基,万州将继续开展城市生命线整治工程,统筹推进“水电气讯路桥隧”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强化精细治理,提升城市形象方面,万州将结合“创文”工作,持续开展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一步强化户外广告和店招门牌管理,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同时,深化“城市治理进社区”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潮汐摊位”设置,引导流动商贩规范经营,既维护良好市容市貌,又留住城市烟火气。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