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垫江兰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邓兰:她带着一群特殊孩子“踢”进残特奥会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左黎韵

2025-09-09 21:52

一记精彩的回旋踢,兰兰特殊教育学校足球队再进一球!最终,他们代表垫江县以5:0的比分战胜万州代表队。

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今年5月的万州体育学校的绿茵场上。当天,邓兰带领由10名特殊孩子组成的足球队,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全国残特奥会足球选拔赛重庆片区总决赛。看台上,邓兰全程紧握双拳,目光始终追随着场上奔跑的孩子们。当终场哨声响起,她激动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连连欢呼:“赢了!赢了……”

“真没想到,这群孩子能踢进国家级的赛事。”9月8日,时隔4个月,51岁的邓兰再次回忆起这一幕时,依然满脸骄傲。年底,这支特殊的足球队将代表重庆前往广州出战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

为孩子们培养一个兴趣

“邓妈妈,邓妈妈——”操场上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呼唤声。刚陪孩子们踢完一场球的邓兰,梳着一头利落的马尾,额角渗着汗珠。

她从场上走来,大口喘着气,眼角的鱼尾纹随着笑意轻轻扬起,“运动能促进大脑发育,一开始我只是想帮这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们培养一个兴趣。”她笑着说,“没有想到,这些孩子竟比我想象的走得更远。”

▲邓兰(左)鼓励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垫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5年,邓兰在垫江高安镇开办了兰兰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批入学的就有十多名孩子,他们大部分患有孤独症、脑瘫等精神残疾,几乎无法与人沟通,更难以理解老师的指令。邓兰和学校老师从最基础的生活技能教起,带着孩子们学习穿衣、上厕所、保持课堂坐姿等日常行为,一步步培养起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邓兰发现,许多孩子都对球类物品很感兴趣。“有时做健身操,老师刚把一筐健身球搬进来,孩子们就会主动围上来,把球拨来拨去,自己玩得特别投入。”邓兰回忆道。

起初,她本打算组建一支篮球队,但训练了一段时间,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度跟不上,很多技巧性动作都没法完成。”正当邓兰发愁之际,她结识了在重庆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李川,李川建议她转变方向,尝试组建一支足球队。

“足球运动更多依赖跑动和整体配合,对精细动作要求较低。”李川的建议让邓兰重新找到了方向。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她的期许

去年,邓兰从班级中挑选了10名最具潜力的学生,组建起一支特殊的足球队。这群平均年龄十六七岁的孩子,由邓兰亲自担任队长,李川则成了他们的教练。

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现实的困难还是给了她“当头一棒”。

一开始,李川耐心讲解传球、盘球要领时,不少孩子仰着头听了半天,眼中依旧一片茫然。一到练习时,他们还是自顾自地踢球,动作杂乱无章。

细心的邓兰却发现了一个细节:尽管孩子们理解理论很吃力,却格外善于观察和模仿。每当李川做示范时,他们都会紧紧盯着动作,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学”。

两人一合计,决定改变教学方式,李川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动作的示范上,邓兰也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模仿着教练的动作,一遍遍带着他们练习带球和传球。也许是因为和“邓妈妈”特别亲近,孩子们都愿意围在她身边,开开心心地跟着学了起来。

渐渐地,孩子们感受到邓兰的期许,也都努力回应着她的付出。

18岁的小林,是个身高1.75米的大高个。因为身形优势,邓兰挑选他担任足球队的守门员。刚开始,小林在扑救时总是动作迟缓,反应跟不上来球的速度。

李川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套下蹲反应康复训练。每一次训练,小林都格外投入,他一遍遍重复着下蹲、起身、侧扑的动作,汗水把额头、后背都浸湿了,但这个不爱说话的大男孩却从没有喊过一声累;

17岁的小昊是队里的前锋,天生就跑得快。自从加入足球队,他更加刻苦地投入速度训练,常常一个人在操场上反复练习冲刺。

“有好几次,我去操场看他们训练,小昊就兴冲冲地跑过来,眼睛发亮地对我说,‘邓妈妈,我刚才短跑又拿了第一名!’”邓兰笑着说,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她的内心仿佛也被照亮了。

小宇是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去年,他刚转学来时性格十分内向。邓兰注意到他的拘谨,安排他加入足球队。每次训练间隙,邓兰会主动找他聊天,尝试着跟他做朋友,渐渐地,两人间的眼神交流多了起来,踢球时他也愿意和队友们互动。“一次,我和教练正忙着给孩子们分发训练球,小宇看见后竟主动跑来帮忙,这让我特别欣慰。”邓兰说。

听到“妈妈”的声音,孩子们才会安心比赛

今年5月,第二届“尚恒杯”特奥足球邀请赛在铜梁区举行,将为残特奥会选拔参赛队伍,兰兰特殊教育学校代表垫江出战。

“这是我们足球队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孩子们也都是第一次走出垫江。”邓兰坦言,刚接到比赛邀请时,她和孩子们一样,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比赛那天,天还没亮,邓兰就起床了。她仔细帮孩子们整理好衣物、完成洗漱,随后亲自开车载着他们前往铜梁的比赛现场。一路上,因为有邓妈妈在身边,孩子们显得格外兴奋,笑声不断。

然而,一走进比赛场地,看到周围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这些从没出过远门的孩子们瞬间紧张起来,好几个当时就哭了。有的甚至紧紧抱住邓兰,不停地说:“邓妈妈,我不想比赛了……我想回家。”

邓兰蹲下身来,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背,温柔地安抚道:“别怕,邓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们。”她将孩子们带到场边的座位区,再三保证自己绝不会离开他们的视线。

赛场的工作人员也纷纷走了过来,耐心地和孩子们互动聊天,缓解孩子们内心的不安。渐渐地,孩子们止住了哭声,一个个抹掉眼泪,迈着步子向绿茵场走去。

比赛的哨声响起,但孩子们显然不太适应,无序地在赛场上奔跑。上半场比赛结束时,比分仍停留在0:0,孩子们一个个低着脑袋,脸上写满了沮丧。邓兰把大家召集起来,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教练李川也迅速做出战术调整,将小林从守门员改打中锋。

下半场一开始,小林就与小昊打出配合,发起了一次有力进攻。比赛过半时,小林再次送出关键助攻,小昊以低射破门,率先赢得一球。最终球队以1:0得胜,顺利晋级决赛。

站在场外的邓兰眼眶发红,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整场比赛,我都在全力为孩子们加油,嗓子哑了也顾不上停歇。”她说,“别看这些孩子个个比我高,可心智就像两三岁的小孩。只要我的声音一停,他们就会慌张地朝座位席张望,寻找我的身影。”

今年5月,邓兰带着这支特殊的足球队前往万州参加决赛,有了第一次经历,孩子们表现成熟了许多,最终以5:0大获全胜,拿到了参加2025全国残特奥会的入场券。

随着比赛临近,孩子们也加紧了训练,“从这学期起,我们专门聘请了国家级的教练每天带着孩子们训练,比起名次,更重要的是能让这群特殊的孩子收获自信与阳光。”邓兰说。

(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