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湖:从荒滩浊水到美丽河湖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陈维灯 实习生 王子蒿

2025-08-29 19:25

65平方公里的长寿湖,如一块巨型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美丽的长寿湖还入选了2024年度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初秋的傍晚,游船划过水面,微波荡漾下留下身后一路点点金光。岸边街市的灯光次第亮起,路灯、民宿灯笼、景区路灯,映在波光粼粼的湖中,宛如热闹的水中街市……

然而,这块翡翠曾一度失去光泽,沦为荒滩浊水。

20世纪90年代,长寿湖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湖面网箱养鱼密布,最密集时达到数千箱。饲料残渣与鱼类排泄物直接排入湖中,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质恶化至劣Ⅴ类……

▲美丽的长寿湖。长寿区委宣传部供图

系统施策

三水共治见真章

长寿湖的改变,始于2002年那个深秋。

长寿下定决心对长寿湖开展彻底的生态治理,首要任务便是全面取缔网箱养殖。

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难的是做渔民的思想工作。有的渔民祖辈以养鱼为生,网箱就是他们的饭碗,让他们放弃养鱼,无异于断了生计。

当时参与整治的老干部回忆,为了做好渔民的工作,数千名工作人员分组包片,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同时帮助解决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了3年时间拆除所有网箱,彻底结束了肥水养殖的历史。

随后,长寿区成立了浩湖渔业公司,在西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科学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

“这些鱼就像湖里的‘清洁工’。”浩湖渔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它们不吃饲料,专吃水里的藻类和浮游生物,既能改善水质,又能产生经济效益。这种‘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治水先治岸。”长寿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亮介绍,长寿区投入6亿元生态移民资金,实施生态移民工程,1000余户居民搬离核心区,台岛、寿岛等岛屿的农房被逐一拆除。

紧随其后的是8亿元投入管网建设,30余公里的污水管道像毛细血管延伸到每个村落,10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万吨,人工湿地里的芦苇荡成了天然净化池……这些措施彻底解决了沿岸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长寿湖。长寿区委宣传部供图

长寿出台《水资源管控规划》,7座水电站关停退出,龙溪河生态流量监测表上,达标率常年保持100%。

长寿还与梁平、垫江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21座入湖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联网,数据异常时三地执法人员两小时内就能碰头。长寿区生态环境局的联防联控台账上,记录着近3年来三区的120余次联合执法行动。

湖清景美

生物多样性回归

经过20余年的综合治理,如今的长寿湖已然换了模样。

湖面澄澈如镜,倒映着岸边葱郁的树木和远处的山峦。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3000余亩消落带被绿色植被覆盖,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环绕着湖泊。

监测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长寿湖出湖口水质稳定在Ⅲ类,局部区域甚至达到了Ⅱ类标准,总磷浓度较2019年下降近6成。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最直观的证明。42种鸟类在这里栖息,1.5万只水鸟在此栖息,其中包括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在长寿湖休息的鹭鸟。(资料图片)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每当冬日来临,成群结队的水鸟来此越冬,红杉林与万鸟齐飞的美景,成了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常客”。

长寿湖的生态修复不仅改善了水质,更重塑了整个湖泊的生态系统。湖中的水生植物恢复到20余种,鱼类资源显著丰富,连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也重新出现。这些变化标志着长寿湖的生态系统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秋日清晨,长寿湖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薄雾中。56岁的王昌莲推着清扫车,沿着湖边的沥青步道缓缓前行,车轮碾过路面的积水,发出轻微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清香。

“现在风里都带草木香。”她望着远处湖面流动的金色晨光,皱纹里盛着笑意,“你看这路,以前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晴天走一趟满身灰,雨天更是泥泞难行。那时候湖边哪有什么树,太阳直晒得人脱皮。现在守着这样的湖养老,是福气!”

文旅兴旺

百姓共享生态红利

生态“高颜值”直接推动长寿湖文旅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来自长寿区文旅委的数据显示,2024年长寿湖区接待游客达到30万余人次,景区营收及重大旅游体验项目营收为1.7亿元,体育赛事及相关体育项目营收1.5亿元,其他相关联业态营收1.5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生态红利正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2月11日,长寿湖景区,游客在拍摄郁金香。(资料图片)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春日的长寿湖,是花的海洋。郁金香露营季如期而至,大片的郁金香在湖边绽放,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不胜收。汉服秀在花海中上演,姑娘们身着华丽的汉服,手持团扇,款款走来,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3月的郁金香还在湖畔铺展彩色地毯,半程马拉松已带着脚步声唤醒了长寿湖。

▲5月25日,2025年重庆市第五届龙舟公开赛总决赛在长寿湖举行。通讯员 李辉 摄

夏日的长寿湖,是碧水竞技的欢乐场。端午前夕的码头早已人声鼎沸,依托长寿湖开阔的水域、清澈的水质和星罗棋布的湖心岛屿,这里为龙舟竞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赛场;5月,中匈皮划艇邀请赛让湖面变身国际赛场,中外选手驾驭皮划艇如柳叶般掠水而出,船桨划破碧波的声响与岸边的欢呼交织。

生态红利实实在在地流进了百姓口袋。

“渔民们搞起了生态养殖、垂钓体验,收入比治理前翻了3番;‘风情小镇’的露营基地周末爆满,村民开的农家乐月入过万。”长寿湖镇党委书记程康介绍,2024年长寿湖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创新高,带动当地居民人均收入较2015年翻倍,达到1.7万元。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