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热持续 缙云山火险升级 北碚摩托“轻骑兵”守住山林一片绿
2025-07-16 20:58
7月16日中午,北碚区缙云山地表温度直逼50°C,灼热的气浪裹挟着蝉鸣席卷林间。
▲2025年7月16日,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6名队员驾驶着摩托车巡山护林,成为这片青山绿林的“移动哨所”。本文图片均由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林区严禁携带火种。”摩托车穿梭在崎岖的山道上,引擎声与便携喇叭的循环广播打破酷暑的沉寂。
▲6名队员驾驶着摩托车巡山护林。
这支“轻骑兵”是北碚澄江镇北泉村组建的巡山摩托车队伍。炎炎烈日下,6名队员驾驶着摩托车巡山护林,成为这片青山绿林的“移动哨所”。
一趟巡山下来,衣服早汗湿了
“这段时间,进山纳凉的游客多了,森林防火压力也陡然增加。”缙云山黛湖旁,巡护队队长龙天真停下摩托车,从后备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仰天猛灌了两大口。由于喝得太急,她被呛得连连咳嗽起来。
北泉村地处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早在2010年,村党支部书记龙天真便发动村民组建了这支志愿巡护队。
“天气太热了,汗水跟到流。”队员李庆说,这片山林有110多亩,这段时间,他们每天至少要沿着林区道路巡查两次,还要深入到村民院坝、景区景点进行防火宣传,一趟走下来衣服都汗湿完了。
▲巡山护林摩托队队员们在黛湖边,给前来游玩的市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交谈间,一名队员瞥见黛湖对岸的密林里有人影晃动,“走,过去看看。”李庆二话不说,沿着环湖小路猫进密林。只见几名游客在松林间支起了吊床,正躺在吊床上休憩。
“刘幺妹,林区不要携带火种哟。”李庆一眼认出了坐在吊床上的,正是山下开面馆的刘诚夫妻俩。他摘下摩托车头盔,笑着走了过去。
“李大哥,放心嘛!我每年都听你们宣传,防火规则早记脑壳里了。”刘诚拍着胸脯保证。
沿着黛湖巡逻一周,已是正午12点过,烈日当空,汗水顺着队员们的脸颊流下,许多人衣服后背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汗渍。
▲队员们向游客宣传森林防火知识。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及时消除火险隐患 不给山林留漏洞
下午四点半,炙热的太阳渐渐西斜,但室外温度依然在40°C以上。
北泉村村委会门前,队员们仔细检查摩托车上携带的灭火器、胶扫帚等灭火设备后,开始第二轮巡山。
▲队员们正在准备工具。
“有的村民会趁着天黑前焚烧秸秆,前几天我们才及时制止了一起秸秆焚烧。”抹了一把汗水,龙天真回忆道。
那天,他们路过山上的村民居住点时,远远看见院坝有黑烟冒起。凭着经验,巡护队判断是村民在焚烧秸秆,大家一拧油门,摩托车灵活地拐上身旁的乡村便道。
“夏天天气干燥,一点火星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龙天真人未到,声先到。
正猫着身子点秸秆的村民闻声一颤,“龙书记,我就烧这一小堆。”他黝黑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一点火星都不行。”龙天真一个箭步跳下摩托车,抄起院坝里的塑料盆就去打水。“哗啦”一盆水泼下去,火苗“嗤”地冒起一股白烟。
队员们也纷纷加入,有的拿来胶扫把打火星,有的用铁锹铲土掩埋。火彻底熄灭后,龙天真又塞给村民一张宣传单,叮嘱他有空来村委会参加安全知识讲座。
“村民们焚烧秸秆只是图个方便,但这样却存在火灾隐患,作为这片山林的守护者,我们不能放过任何漏洞。”龙天真说。
巡山护林摩托队队员们开始第二轮巡山。
“只要我们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巡下去”
傍晚6点过,霞光染红了缙云山的峰峦,巡护队的摩托车轰鸣着,抵达北泉村的制高点。
“龙书记,你们真是辛苦哟!”山上,天香园民宿老板梁鹏老远就迎了出来,他用毛巾擦了擦手,推开玻璃门,朝他们热情地招呼道,“快进来歇歇脚,喝口水!”
清凉的空调风扑面而来,队员们发烫的脸颊顿时感受到一丝舒爽。梁鹏利落地端出切好的冰镇西瓜,红彤彤的瓜瓤上还凝着水珠:“特意给你们留的,快尝尝!”
天香园是巡护队的最后一站,梁鹏几乎每天都会为他们热情地准备清凉饮料。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山上开了十多年的民宿农家乐,多亏龙书记这支“轻骑兵”守护着这片山林,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好,他们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
这支“轻骑兵”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闺女总说我逞强,背着我往镇里递了好几次辞职信。”龙天真撩起被汗水浸湿的鬓发,露出朴实的笑容,“可这片山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哪能说不管就不管呢?”
她自创了防暑妙招,见到她时,她的脖子上正缠着一根毛巾,“热得受不了时往毛巾上倒点水,再往手臂、脸上擦拭,就能凉爽不少。”
40多岁的吴兵算是队伍里最年轻的一员,他的摩托车后备箱里装着风油精、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品。“我们每天出发前都要喝两支藿香正气液,巡山时觉得头晕,又赶紧再来一支。”吴兵拍了拍后备箱,“大家都说我的后备箱是一个‘微型急救箱’。”
▲巡山护林摩托队队员们正在巡山。
山风拂过,队员们额角、脸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们还打算干多久?”记者忍不住问。
“只要我们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巡下去。”队员们不约而同地答道,声音回荡在山谷,显得刚劲有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