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忠县籍装备火控修理专家率“突击队”勇扑自燃货车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彭瑜

2025-07-12 21:30

7月11日,货车司机李泽高将一面书写有“危难时刻显忠诚 孝衣未退赴火场”的锦旗送到成守平手中,连声感谢,“恩人啊!要不是你带头冲上去,我这房子、这一车货……全都没了!”

▲货车自燃抢险现场。受访者供图

李泽高给成守平送锦旗,这事儿还得从7月5日说起。当天下午5时许,开州区南门镇莲池村八组,宁静的乡村被一声刺耳的爆裂声撕裂,一辆满载建筑装修材料的大型货车在村民院坝猛地蹿起冲天火舌,顿时浓烟翻滚升腾,瞬间吞噬了半边天。

火光与声响很快引起了参加附近一场追悼会的村民注意。“快!当过兵的跟我上!救人救火!”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逆着人流,扭头大喊一声,目光扫向参加追悼会的人群,发出了号令。没有半分迟疑,人群中几位汉子闻令而动,组建起“突击队”,一头扎进浓烟与火光中。

这身影是陆军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一级军士长成守平,今年48岁。当时他恰好归家休假,参加这场亲人悼念仪式。顶着热浪,成守平来不及摘下头上的孝布,一边疾步冲向火场,一边用近乎吼叫的声音拨打119:“南门镇莲池村八组!大型货车全面燃烧!紧邻民房的电线柴垛!油箱因高温随时可能爆炸!请求紧急支援!”

灼人的热浪裹挟着刺鼻的焦糊味,扑面而来,烤得人皮肤生疼。贪婪的火焰疯狂舔舐着车厢,发出噼啪爆响。火苗顺着风势,扑向紧邻的民房、头顶密布的架空电线,以及堆积如山的柴垛。

“危险!退后!都退后!”火灾现场的人群越来越多,灼热的气浪几乎令人窒息。成守平张开双臂,用身体挡住试图靠近的老人和孩童,见被烈焰包裹的油箱在高温炙烤下,发出“嘶嘶”声,迅疾做出判断,“先保油箱!再压明火!快!”

没有专业设备!老兵自有办法。几位“突击队”成员立刻分头行动:有人冲向旁边的沙堆,奋力铲起沙土,将沙土抛向最易蔓延火苗的车底和轮胎;有人抄起现场能找到的脸盆、水桶,奔向最近的水龙头,接力传递,将一盆盆、一桶桶清水,泼向滚烫的油箱和周边炽热区域。

汗水瞬间浸透衣衫,烟灰满面,手臂被烤得通红,但他们的动作没有丝毫迟滞。搬沙、泼水、传递、掩护……一系列默契的配合,硬生生在火魔面前筑起一道防火墙。

......

十几分钟生死鏖战!当远处传来消防车急促的警笛声时,肆虐的火魔已被“突击队”死死压制。最后,大家携手将车厢明火基本扑灭,油箱温度也显著下降,致命的爆燃风险解除!满车货物保住了,毗邻的民房安然无恙,现场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

李泽高闻讯匆匆赶回,看到的是四位满身烟尘、汗水涔涔、手臂灼红的汉子,正默默收拾着简陋的“武器”——脸盆和水桶。他冲上前,紧紧抓住成守平沾满黑灰的手,声音哽咽颤抖,激动得一句感谢的话都挤不出来。

事后,李泽高特意定制了锦旗送到成守平家中。面对赞誉,这位一级军士长、老党员,只是用沾着机油和泥土般朴实的语气说:“没啥特别的。穿了二十多年军装,保护老百姓,这责任早就刻在骨头里了。”

记者了解到,成守平是忠县人,全军闻名的装备火控修理专家,多次参与重大任务,革新装备器材10余项,参与编写军队教材,研制维修工具12件(套),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国家发明专利1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冲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