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一线蹲点|清代古祠见证200年客乡情,“长乐挺枝繁”字辈铭记岭南根!渝西这座小镇,却是重庆最大客家方言岛!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彭瑜 刘冲

2025-06-23 21:50

蹲点点位:荣昌区盘龙镇

蹲点记者:彭瑜、刘冲

1

“陇西先祖南迁闽粤当客家,梅州前辈西移巴蜀作主人。”6月23日下午,重庆日报蹲点记者来到了荣昌区盘龙镇龙腾社区四组,绿树掩映中,一座清代古建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李家老房子,如今是我们李家的祠堂!”见记者来访,正清扫院落的79岁老人李荫久缓缓说道。

▲李荫久向记者一行介绍梅州前辈西移巴蜀的故事。  记者  彭瑜 摄

这座李家老屋由李氏十三世先祖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修建,距今已逾200年。整座建筑占地4500平方米,拥有数十间房屋和大小9个天井。

“我们是客家人。”李荫久介绍,李氏家族祖居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一世祖为躲避战乱,携年仅9岁的儿子徒步迁徙入川。

他告诉记者,为让后世铭记祖籍地,李氏十四祖特意将“长乐”二字写入字辈排行。老人随即念诵起来:“荣廷敷广荫,长乐挺枝繁。华茂衍中源,深培嘉应根。”

在盘龙镇,像李荫久一样的客家人有近4万人。

“盘龙镇也因此成为重庆最大的客家方言岛。”盘龙镇党委书记李辉雄介绍,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福建、广东一带曾遭遇水旱灾荒,促使客家人移民入川形成一个小高潮。其中,相当一部分因族缘或地缘关系,集中定居于荣昌盘龙镇,历经二三百年,形成了多个客家村落。

如今,盘龙镇16个村社区中,石田、大建、白鹤等3个村社区,几乎全是广东客家移民的集中居住区,聚居着周、李、颜、黄、张、马、叶等大姓。

即日起,新重庆-重庆日报“党报记者一线蹲点”小组将深入这座重庆最大的客家方言岛,挖掘客家人告别祖居地,跋涉千里至荣昌盘龙镇安家落户、求存发展的动人故事及其精神传承。

相关报道>>

党报记者一线蹲点|渝东南的偏远小镇成了“艺术小镇”

党报记者一线蹲点|定外观 磨细节 这家设计企业挖空心思让新车颜值美气质佳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