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渝中区在全市首推“毗邻党建”联建机制探索破解难题——从“各扫门前雪”到“一件事大家办”
2025-03-09 21:38
“我平时总感觉胸口闷,去医院又远又不方便,没想到今天在家⻔口就能享受到这么专业的医疗服务。”3月5日,渝中区大坪街道举行义诊活动,年过6旬的刘华芬专程从毗邻的九龙坡区谢家湾赶来,在专业医生的引导下,她完成肺活量检测。
▲石油路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智慧大屏。受访者供图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通过跨区域整合了两地医疗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诊疗保健服务。”渝中区大坪街道副书记陶琳说。
今年的市委“新春第一会”将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纳入“六区一高地”建设体系构架中。渝中区地处我市中心城市核心区域,围绕此,他们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毗邻党建”联建机制,以党建为纽带,通过跨区域联建、共享,有效打破毗邻地区长期存在的行政壁垒,形成“一件事大家办”的局面。
“各扫门前雪”、资源不均衡……毗邻地区城市治理难点多
我市中心城区由渝中区、大渡口区、九⻰坡、江北等九区组成,行政规划复杂、人口密度大,是超大中心城市治理面临的普遍挑战,而毗邻地区因为行政壁垒,治理短板尤为突出。
在渝中区大坪街道与九⻰坡谢家湾交界的地方,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竟有两个袁家岗社区。在上一轮行政划分中,曾经的袁家岗村一分为二,一半被划入谢家湾街道,另一半则留在了大坪街道。
“尽管划分了清晰的行政边界,但对于两地老居⺠来说,袁家岗依然是他们共同的家园。”陶琳说,由于距离较近,一些谢家湾袁家岗社区的居⺠常常习惯性地跑来大坪街道办事,结果却因户籍地所限,无法跨区办理,最终只能无奈地白跑一趟。
事实上,在城市毗邻地区,看不⻅、摸不着的行政壁垒带来的问题还远不止居⺠的“办事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毗邻地段权责不清,发生应急事件后,常常出现“各扫⻔前雪”的现象,甚至相互间推诿,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游摊游贩的管理。”渝中区石油路街道一社区干部坦言,因为与九龙坡区仅隔了条马路,游摊游贩如“打游击”般在两地间来回流动,治理效果很难维持。
而在毗邻地区,由于行政归属不同,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分配不均,政策规划也缺乏统筹协调,导致居民享受的服务参差不齐。
家住九龙坡袁家岗的刘华芬老人就向记者抱怨,社区周围没有大型医疗机构,看病特别不方便。“大坪境内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每次看病都得跑过去,排队挂号、检查、取药,来回折腾大半天,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的吃不消。”刘奶奶的无奈道出了这一片区居民的心声。
提升政府效能 网格事件不因行政边界而拖延
长期以来,毗邻地区因为行政壁垒,面临着党建“真空”、治理“死⻆”和服务“盲区”等难题,不仅影响了政府治理效能,也使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打折扣。
今年以来,渝中区在全市率先探索了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我们以党组织为纽带,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功能型联合党支部等形式多样的平台载体,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毗邻地区治理一体化,努力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治理新格局。”渝中区组织部副部长王静说。
背靠时代天街广场,石油路街道商贸发达、人流密集,但也因此出现了游摊游贩、噪音扰民等治理难题。
“我们联动毗邻的九龙坡渝州路,建立起组织联建、城市联管、平安联防、风险联处、项目联动、资源联享‘六联’工作机制,形成治理的合力。”石油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针对游摊游贩的管理,两地就整合城管、公安、网格员等资源,成立了“大综合一体化”巡逻队,通过分片包干、交叉巡查的模式,有效扫除了交界地带的监管“死角”。
除了线下协同,渝中区还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实现跨区域事件处置的“一键流转”。
“以前发现问题要层层上报,光是走流程就得费几天时间,现在从发现问题到处置问题,不到十分钟就搞定了。”大坪街道袁家岗社区书记胡伟说。
不久前,他们在与九龙坡谢家湾交界处巡逻时发现,对方管辖范围有一处排污管道破裂。网格员立刻将情况上报至街道指挥中心,中心通过“一键推送”功能,迅速将问题转送到谢家湾。不到十分钟,对方的维修队伍就赶到了,高效解决了问题。
“在党建引领下,这种线上线下的协作方式,让网格事件不再因行政边界而拖延,使政府效能得以有效提升。”王静说。
服务资源向交界地倾斜 用治理精度折射城市温度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毗邻地区又该如何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让居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毗邻党建’的引领下,我们把组织力渗透到跨界协同的每一个细胞上,从‘空间毗邻’向‘要素毗邻’转型升级。”王静说。
借助组织层面的联动,渝中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交界地带倾斜,用治理精度折射城市温度。
譬如,大坪街道就打造了“袁来一家”毗邻党建品牌,围绕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广泛听取了两个“袁家岗”社区居民意见,精准梳理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这个月,街道党工委利用辖区大坪医院的资源优势,在两个“袁家岗”交界处设立了卫生服务站,方便两地居民就近就医。“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复诊拿药也方便,生活在这里很舒心。”家住九龙坡袁家岗社区的刘华芬老人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他们还启动了社区服务业务的“通办”机制,两个袁家岗社区居民可以不分行政区域递交“办事资料”,再由“接件”社区工作人员将资料送到正确的社区服务大厅进行办理,让两地居民感受到“袁来一家”的便捷。
一项项举措不仅拉近了两地居民的距离,也让毗邻交界地焕发新的活力。
重医附一院地处石油路街道最繁华的中心地段,每日进出医院的市民就有6万多人,而院内停车位却只有600余个,停车难题困扰已久。
今年,石油路街道与毗邻的九龙坡区渝州路联动,推动重医附一院与渝州路境内的中新城上城商业综合体地下车库车位的错时共享,累计释放车位2000个,使车位周转率提升了3.2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接下来,渝中区还将在毗邻区域建设党建综合体,集合党群议事、党性教育、文体活动等功能,进一步增进毗邻地区党员群众的交流学习。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