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好了环境美了村民富了 党建引领巫山白龙村焕发生机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崔曜

2025-09-15 14:21

9月15日,走进巫山县福田镇白龙村,干净整洁的道路格外漂亮。公路两边的民房错落有致、相映成景。上午九点,白龙村委会会议室坐满了群众,这里正在召开村民代表评议会,民主表决一项救助政策。

近年来,该村推进乡村治理,千方百计改善民风、整治环境、发展产业,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把村集体经济收人从起初的5万元发展到如今的10.6万元,人均纯收入从08万元提高至 1.77万元,群众满意度长期稳居全县前列,这个曾经的“落后村”焕发生机。

民风治理小组破解多年痼疾

2021年,在全村党员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谌彩霞被推选为新任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初,白龙村发生过多起生产安全事故,全村社会风气差,群众内部矛盾突出。“如果民风问题不解决,恐难有稳定发展的局面。”有了工作方向,谌彩霞说干就干,决定成立“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民风治理小组。

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共成立8个民风治理小组,先行解决红白喜事、矛盾化解、安全监督等事务,棘手难题则报村“两委”协调解决。

▲白龙村党支部书记谌彩霞入户走访。由受访者供图

前段时间,白龙村一个二十平米的小院里,几位村民慌乱地用扫帚清扫晾晒的鞭炮半成品,墙角堆着二十多个装满药末的塑料桶。“电源都断了!所有人站到墙边!”民风治理小组与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迅速控制现场。“以前有乡亲就是因为做鞭炮时遇难,你们还想重蹈覆辙吗?”谌彩霞再次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涉事人员也被带走调查……

“白龙村有十多年的鞭炮制作历史,村内有3户居民违规私自生产鞭炮,曾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危害村民人身安全。”谌彩霞告诉记者,近期民风治理小组开展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遏制了鞭炮非法生产行为。有了民风治理小组后,村内矛盾纠纷发生率从13%下降到2%,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干群合力控污探索有偿用水机制

2022年,白龙村周边乡镇生猪养殖场污水直排,导致村民饮用水源被污染,影响2000余人的安全生活用水。

“这件事情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失去老百姓的信任,以后在村里开展工作会更加困难。”村委会讨论会成立2个工作组,一个组负责寻找新的饮水源,另一个组负责与养殖场共同完善污水排放方案。村干部白天带领村民代表上山寻找水源,晚上入户商讨污水排放方案。谌彩霞与村民冒着40度的高温,翻山越岭到邻村邻镇寻找合适的水源。

在得到村民代表认可后,谌彩霞随即组织群众会,成立2个工作组,一个组负责寻找新的饮水源,另一个组负责与养殖场共同完善污水排放方案。谌彩霞白天带领村民代表上山寻找水源,晚上入户商讨污水排放方案。谌彩霞与村民冒着40度的高温,翻山越岭到邻村邻镇寻找合适的水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总算寻找到了2处新水源,并向政府争取新建了350m³蓄水池。谌彩霞与同事的努力也得到了村民与上级部门的认可。在环保局、畜牧局等部门联动执法下,养殖场调整排水路径,采取干湿分离等方式成功实现科学控污。

“通过排污事件,我们认识到白龙村存在水源不足、用水浪费、无人管护等问题。”谌彩霞提到,为从源头解决这些问题,由村“两委”牵头建立了有偿用水及饮水管护机制。

谌彩霞召开群众会,决定在缺水最严重的4社、5社试行有偿用水及管护机制,按照2.5元/吨价格收费,资金全部用于聘请专人管护及日常管道维护……2025年,白龙村8个社700多户村民全部实行了有偿用水及管护机制。

柑橘脆李结出“致富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白龙村多是荒山荒土,柑橘、脆李等树苗处于弱管状态,富民产业没有发挥出富民效益,老百姓缺乏致富能力。对此,谌彩霞一直在思考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

如何破局?村干部决定首先转变发展理念。2年来,她和同事先后申请到武隆、成都、烟台等地学习资源盘活、果园管理、集体经济等管理技术。其次,谌彩霞敏锐地抓住发展机遇,动员村民迅速成立3个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抱团发展,由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再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施肥、统一管护,降低农民风险,提升发展能力。

通过这一模式,白龙村坚持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土地用于发展产业,先后发展柑橘1100亩、脆李1000亩、秋月梨300亩,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柑橘、秋月梨套种西瓜300亩。

发展产业,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在福田镇党委、政府农业技术指导下,谌彩霞迅即推动建立白龙村产业管护党小组,由每个社选出一名有热心、有劳动力的党员担任成员,带头开展科学管护。“村民可通过土地出租、果园务工等方式获得多份收入,现在110余人家门口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谌彩霞欣喜地说。

民风变好了、环境变美了、群众增收了、村民笑容多了……说起白龙村这些年的点滴变化,谌彩霞感慨万千。“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物质富裕;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增强发展自信心、凝聚力、荣誉感,实现精神富足。”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卞立成   审核: 罗静雯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