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一·他们的一天|纪检干部万东东:电脑屏幕层叠的“小贴士”就是指令
2025-06-30 18:40
平凡岗位,见证不凡坚守。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奔赴一线,记录下4位党员干部真实而饱满的一天。既有扎根社区解民忧的社区干部,也有汛期全天候驻守的村干部;既有从早忙到晚的纪检干部,也有为村民奔波一天的村支书……他们的身影,是城市乡村一道动人的风景;他们的点滴付出,汇聚成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坚实力量。
用行动诠释信仰、用奉献擦亮党徽,向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的党员致敬。
6月30日早上8点,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合川区纪委监委办公室副主任万东东已坐在工位前,晨光照亮了电脑屏幕边缘层叠的“小贴士”——“撰写重点任务分工初稿”“校对今日工作信息”“提醒值班人员按时到岗”……一行行小字如无声指令,标记着一名纪检干部的工作日常。
▲万东东(左一)与同事整理档案。合川区纪委监委供图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对忠诚履职最好的诠释。”其中一张“小贴士”这样写道。万东东敲击键盘,开始梳理当天公文流转脉络。工作千头万绪,在他手中却如精密仪器运转——这份“绣花功夫”,正是他转岗办公室前在反腐一线淬炼出的底色。
“这是万主任昨晚给我发的几个标题修改意见:删繁就简,突出主题,对如何深化政治监督工作再深究细节……”“95后”新兵彭洋拿着万东东对材料的修改意见说。
彭洋对万东东是既敬又“怕”。曾经有一篇针对行贿违法所得认定难点分析的稿件,万东东让彭洋写了改、改了写……彭洋颇有些抱怨:“不就一条信息吗?能不能被采用也不一定,至于那么较真吗?”
▲万东东(左三)与同事一同审核、归类档案。合川区纪委监委供图
“这份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经得起检验。”万东东带领还缺乏办案经验的彭洋到办案部室虚心请教,询问案件细节,从“反映问题”到“揭示症结”,从“角度选择”到“案例剖析”,万东东陪着彭洋,逐字逐句推敲,来来回回改了十几稿。最终,彭洋心服口服。
午后大雨突袭,万东东与干部监督室的同事驱车数十公里,颠簸在乡间小道。此行是对镇街纪(工)委工作情况开展调研督导。
车至山脚无法前行,一行人冒雨徒步。后背衬衫已被雨水浸湿,他手中紧握的笔记本却记录得一丝不苟:问题线索办理、涉案财物处置、信访问题处理……“纪检监察工作无小事,调研督导必须‘打水到井边’。” 万东东说。
这种认真,是他多年办案养成的常态。在2019年那起震动当地的国企董事长孙某案中,面对金融领域的专业壁垒,他白天办案、深夜苦读,三个月翻烂十几本专业书籍。面对200多份庞杂贷款资料,他与同事将贷款主体、金额、抵押物等关键信息抽丝剥茧,绘制成清晰的关系图谱,才最终锁定了孙某与私营企业主勾结挪用公款的铁证。
夜色深沉。记者跟万东东联系核实一个问题时才发现,万东东还没有离开办公室,电话里传来键盘的敲击声与纸张翻阅声。
这种状态,并不鲜见。当年专案攻坚,万东东与同事们挑灯梳理百万条银行流水;模拟案卷比武前夕,他更是将业余时间全情投入,甚至大年三十仍伏案装订归档……办公楼里的灯光,见证了他从“金融门外汉”到办案骨干、从审查尖兵到办公室“多面手”的“蝶变”。
“万东东同志永远把岗位当考场。”合川区纪委监委领导这样评价。七载光阴,他参与处置问题线索20件,立案审查调查18人,无论冲锋一线还是保障后方,那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执着始终如一。
当最后一份文件归档妥当,指针已指向晚上九点。万东东离开前习惯性检查了一遍便利贴,确保明日事项无一遗漏。
一天很短,短到只够处理纷繁事务的冰山一角;一天也很长,长到足以将“忠诚”二字,一笔一画刻进履职的每一个晨昏与细节——那密密麻麻的“小贴士”,那深夜不熄的灯火,那深山跋涉的足迹,无一不是这位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员身份最滚烫的注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