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系列报道③|新兴领域党建如何赋能上“新”?
2025-03-28 22:14
“部分小区不允许摩托车进车库直达客户楼栋,影响了送达速度,希望能打通配送服务这‘最后100米’……”近日,在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石油路社区“哒哒妹工作室”新就业群体代表协商恳谈会上,来自美团、饿了么、顺丰、京东等平台的骑手代表纷纷提出诉求建议。
石油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当场表示,将针对提出的问题积极开展协调,解决好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渝中区石油路街道举行骑手恳谈会。受访者供图
随着重庆持续推进骑手友好街区建设,这样的工作场景正成为服务小哥们的常态。
近年来,重庆坚持党建统领,聚焦产业链升级、新就业群体服务、基层治理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党建强链、服务暖心、治理增效”的实践路径。
“党建+社工”,外卖骑手的小孩有人照看了
“小朋友,把你们捏好的黏土轻轻贴在矿泉水瓶上,这样一个笔筒就做好了。”3月20日晚上6点,在巴南区莲花街道南园社区美团袋鼠宝贝之家,社工正带着做完作业的孩子开心制作手工。
▲2025年3月20日,巴南区莲花街道南园社区美团袋鼠宝贝之家,小朋友在写家庭作业。记者 李雨恒 摄
与其他托管课堂不同,美团袋鼠宝贝之家是国内首个面向新就业群体家庭的公益帮扶计划,旨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未成年子女提供健康关怀和教育支持。
▲2025年3月20日,巴南区莲花街道南园社区美团袋鼠宝贝之家,小朋友们在手工制作黏土笔筒。记者 李雨恒 摄
南园社区是美团公益帮扶计划在重庆的首个落地项目,由美团与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重庆社会工作发展创新基金会联合共建,重庆愉悦社工中心负责日常运营,多方共同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
“相较于时间固定的上班族,新就业群体在午餐、晚餐以及节假日等大多数人的休息时段会更为繁忙。”莲花街道南园社区党委书记周莉介绍,在子女课后以及周末的时间,新就业群体面临难以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的难题。今年3月1日,袋鼠宝贝之家·重庆巴南莲花站的服务一经推出,一下子提升了社区内新就业群体家庭幸福感。
37岁的外卖骑手向小丽对袋鼠宝贝之家赞不绝口。她说,自己和丈夫平时都很忙,没时间带孩子,新学期开学时正愁孩子放学后没有合适的去处。得知袋鼠宝贝之家开业的消息,她立刻报名把孩子送了过来。
▲2025年3月20日,巴南区莲花街道南园社区美团袋鼠宝贝之家,孩子们合影留念。记者 李雨恒 摄
在袋鼠宝贝之家,向小丽的儿子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还能和同龄朋友一起成长。这不仅让向小丽没有了后顾之忧,还大大缓解了夫妇俩愧对孩子的感觉。
像向小丽的孩子一样,还有许多新就业群体的子女在袋鼠宝贝之家受益。项目负责人袁永成介绍,站点每周二至周五开展常态化活动,项目启动以来,平均每天服务20人次,已服务19场,服务达380人次。“全年计划开展189场。”袁永成说。
▲2025年3月20日,巴南区莲花街道南园社区美团袋鼠宝贝之家,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活动。记者 李雨恒 摄
据悉,为让新就业群体家庭有更多获得感,巴南区委社会工作部、团巴南区委还为项目链接了“团团活力圈”“假期公益托管行动”等资源,实现工作日、周末、寒暑假托管有效衔接。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积极构建对新就业群体的全方位关爱服务体系,将联动推出暖“新”驿站、暖“新”食堂、免费体检、专属保险、婚恋交友等53项服务项目,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休息难、融入难、保障难、发展难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党建+治理” 小哥化身城市治理“合伙人”
刘昌荣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分公司的快递员,前段时间在渝中区医学院路附近一小区送货时,他发现公共道路上一个窨井盖掉落,存在安全隐患。
刘昌荣赶紧上前把窨井盖捞起来盖好。简单处理后,他又拿出手机拍下现场,随后将照片和信息上传至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智慧石油路”小程序上。很快,石油路街道进行了回复,并派人到现场完成收尾工作。
作为新经济催生出来的灵活就业群体,骑手、快递小哥走街串巷服务人间烟火,是城市生活的“摆渡人”,片区熟、人头清,行动“快稳准”成为他们的职业优势。
如何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拓宽新就业群体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一道新课题。
对此,渝中区创新路径,与平台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将骑手、快递小哥等参与志愿服务纳入企业评优指标,激励165名骑手、快递小哥主动担任“网格N力量”。
企业则通过优化派单机制,为参与志愿服务的骑手提供弹性接单时间,在公益服务与职业发展中找到平衡。
如今,在石油路街道二普小区,由流动党员带头发起、共60名骨干骑手参与的“流动红骑”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骑手为社区送温暖、社区为骑手送关怀”活动,成为街头一景。
为发挥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石油路街道还将“流动红骑”纳入共享积分系统,骑手通过“随手拍”直报治安、安全、环卫等问题线索,线上可获积分奖励,线下可积分换礼。
刘昌荣就是“网格N力量”之一,每次发现问题线索后,他都会通过“随手拍”上报。“能够为城市做些贡献,我觉得很有价值。”刘昌荣说。
“通过党建引领和精准服务,激发了骑手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而骑手的积极参与又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渝中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双向奔赴”为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提供了情感纽带,也为渝中区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韧性支点”。
“党建+产业链”,江津花椒有了更广阔天地
江津是著名的“中国花椒之乡”,花椒是江津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催生出相关市场主体3000余家,惠及28万户62万椒农,形成的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综合产值55亿元。
为推动花椒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2月,江津以龙头企业凯扬农业为主体成立花椒(凯扬农业)产业链党委。这条产业链党委整合了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囊括了花椒种植村的党组织书记、种植大户、农民,形成一个在党建引领下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联合体。
▲江津椒农在管护花椒树。受访者供图
去年夏天连晴高温,部分花椒树受损。为减少损失,夏天一过,产业链党委就组织一批技术人员帮助种植大户和椒农加强秋季管理。产业链党委副书记、江津花椒产业协会会长陈秀强作为技术骨干,在江津区李市镇沙埂村开展技术培训,结果几乎整村的椒农都来了。
“从早上9点一直讲到中午,结束时还有许多椒农留在现场,向我咨询问题。”陈秀强说,虽然花椒市场价格走低、精深加工不足,但椒农们依然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去年夏天这么热都没有弃种,有的椒农甚至凌晨3点就起来给花椒树浇水。“这份信心,正来自于产业链党委。”陈秀强说。
为推动江津花椒精细化管理,产业链党委牵头推广花椒“轻简化”改良技术,改良后的花椒个头大、颜色正,每亩产量提升30%。产业链党委还积极对接协调链上主体,帮助建设冷库设施体系,实现保鲜花椒“淡储旺销”……
在产业链党委积极推动下,花椒产业化联合体、“花椒银行”相继成立,上下游企业沟通合作进一步加强,也让江津花椒量质齐升。去年,江津的鲜花椒产量达32.5万吨,每公斤价格稳定在4.8元以上,花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5亿元。
“产业链党委不仅是‘黏合剂’,更是‘加速器’。”陈秀强说,“一链一党委、一企一专班”等机制,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掌握关键技术、共享市场资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日益凸显。
相关报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