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如何参与基层治理 涪陵区探索新路径
2025-11-07 16:48
近年来,涪陵区创新打造老党员工作室,以“银辉力量”为纽带,构建起老党员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可持续模式。目前,全区已建成38个老党员工作室,带动2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奉献—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
从组织覆盖到价值再造


▲老党员服务工作现场。受访者供图
面对全区1.2万名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渠道有限的现状,涪陵区通过三张“清单”精准破题。通过开展“户户进”走访活动,全面收集社区治理痛点问题,精准建立需求清单;通过建立涵盖十大领域的老专家智库,系统整合教育、医疗、法律等专业力量,最终形成完整的资源清单体系;开发“幸涪储蓄”数字化平台,实现服务时长精准量化,并建立标准化服务清单。
对李渡街道、敦仁街道等多个工作室进行改造扩建,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配齐学习资料、志愿红马甲、基础药物等物资,打造功能齐全的全方位银辉阵地,提升为老年群体服务效能。同时,积极争取重庆市“党建·红岩青松”志愿服务贯通试点资格,搭建以服务换物品、以服务换服务的双向激励平台,实现了群众点单—工作室接单—基层党组织审核的全流程管理,创新老年志愿服务模式。
机制重塑激活银发潜能


▲老党员服务工作现场。受访者供图
涪陵区通过区委统筹、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方式构建三级联动保障机制,打造老党员工作室+中心站+联络点矩阵,辐射区级、镇街、企业等单位74个,离退休党支部108个,老党员工作室融入基层发展治理,有效消除了组织覆盖盲点,扩大了组织覆盖半径,已成为基层建设的主体力量。
在敦仁街道高笋塘社区、清溪沟社区、荔枝街道建涪社区、崇义街道蔡家坡等四个社区的老党员工作室创新推行“时间银行”制度,激发了广大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他们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和民生小事等领域,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2280小时,深入社区、学校和镇街开展革命传统宣传宣讲540场次,同时组织考察调研、业务讲座和技术指导240场次,成功解决垃圾堆放、果树插栽等实际困难87个,惠及群众万余人。
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


▲老党员服务工作现场。受访者供图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2000余名老干部老党员投身乡村振兴、纠纷调解等网格化治理,培育周晓明(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卢宗昌(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终身成就奖)、陈莺荞(百岁红色讲师)等先进典型,实现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涪陵区以“银耀涪州 幸涪有你”工作品牌为引领,通过构建工作室—中心站—联络点三级服务体系,组建95支银辉人才小分队和128支志愿服务小组,累计开展产业指导、志愿服务等活动800余场,认领服务项目500余个;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可兑换为积分,用于换取生活物资或养老服务。高笋塘老党员工作室成员张宗发已累计兑换幸涪券280分,相当于5小时免费家政服务。这一实践为破解老龄化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涪陵方案,带动社会老人与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形成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新机制,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正如百岁党员陈莺荞动情所言:“这里既是我们的新家园,更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