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行动”化解持续八年的小区停车难题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王亚同

2025-10-27 16:36

晚7点,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新华春天小区居民李先生驾车,缓缓驶入亮堂的车库,找到自己车位后停稳,长舒了一口气。要是在以前,他此刻正焦头烂额在车库里绕圈找位呢。

“现在,再也不用为抢位停车犯愁了。”看着车库里整齐的标线、崭新的设施,李先生感慨地说。这个拥有3061户居民的拆迁安置小区,自2017年启用以来一直未能实现车库收费管理,导致停车纠纷居高不下。今年,这场持续八年的小区“停车内战”,在九龙坡区委政法委的牵头攻坚下,仅用三个月就成功化解。

▲相关单位现场勘察。受访单位供图

▲车库改造前。受访单位供图

▲车库改造前。受访单位供图

八年前,当小区居民们欢天喜地搬进新家时,谁也不会想到,停车会成为他们心头拔不掉的刺——618个登记车位,400多辆超停车辆,让每天傍晚的小区变成了“战场”。

“以前,为了抢一个车位,邻居之间经常吵得面红耳赤。”居民老周摇着头说,“好好的邻里,全让停车给搅和了。”

而更让人忧心的是车库本身的安全隐患:年久失修、地坪开裂、设施老化,更严重的是消防通道常年被堵。近年来,产权方曾两次尝试改造,但都因居民阻工而被迫中止。权属合法吗?设施这么差还收费?......质疑声此起彼伏。

转机出现在今年7月。“这是群众工作和民生实事!”在九龙坡区委高度重视下,一个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区司法、城市管理、信访、住建等部门和杨家坪街道、九龙城乡运营集团等9个部门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很快成立,以强大合力介入车库矛盾。

为确保快速有效解决矛盾,专班下设群众工作、政策答复、现场整改、工作预案等小组,切实做到环环相扣、有序联动。针对停车“积怨”首先得摸清群众真实想法,专班从最基础的“敲门行动”开始,动员近百名街道干部、社区民警入户走访。可一开始,居民就不买账。

好多居民门都不开,隔着门就能感受到不信任。但专班工作人员知道,化解“停车积怨”这道门必须敲开,白天没人就晚上去,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随时记录居民诉求。有的对产权归属存疑,有的担心收费过高,有的担心租不到车位……几轮走访下来,越来越多居民打开了门、敞开了心扉,384条个性化诉求被逐一记录在案。

针对居民诉求,专班还研判起草了一封有法有据、内容详实的《告居民一封信》。随后,结合共性问题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设置政策咨询点,精准解答居民心中疑惑。在专班成员的诚心、耐心沟通下,推进车库改造基本达成一致:不支持的业主从1000余户锐减至89户,不少曾经反对的居民,还化身“宣传员”和“监督员”,主动参与到车库改造工作中。

不久前,新华春天小区居民们又一次“聚集”起来。不过这次不是为了抗议,而是拿着自己的房产证、行驶证和身份证,排等着领取车位序号。

“要真正赢得支持,得让大家看见实效。”9月初,车库改造正式启动,为避免引发新矛盾,专班决定先集中力量改造A区打造样板。得益于前期入户走访成效,短短6天内900多名车主主动配合挪车,仅剩62辆“钉子户”经反复沟通无效后,才依法拖移。

A区封闭施工期间,专班还同步完善了临时停车场,最大限度盘活资源满足停车需求。20多天后,A区车库崭新亮相,让居民连连赞叹。随着打样成功,大家的顾虑彻底消除,接下来的改造更加顺畅。如今,新华春天小区车库车辆停放整齐、地面干净整洁,曾经的“矛盾窝”变成了“舒心港”。八年矛盾画上句号,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在九龙坡仍在继续。

九龙坡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排查梳理历史遗留问题312件,化解179件、转关注类稳控57件,切实为群众解决难事、办好实事。下一步,区委政法委将进一步复盘总结本次车库改造的经验做法,全力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纠纷化解取得更大突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余虎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