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一线蹲点|这个调解组很给力!四方参与+闭环跟踪 拖欠4年的土地租金现场兑现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黄乔

2025-08-26 17:06

蹲点点位:北碚区复兴街道“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办公点

蹲点记者:黄乔

“终于拿到钱了,这几年一直悬着的心,可算踏实了!”8月25日上午,记者在北碚区复兴街道“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办公点看到,村民冯立(化名)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拖欠了4年的土地租金,他的脸上满是如释重负的喜悦。

▲8月25日,北碚区司法局复兴司法所、“万家和”调解组,组织农业公司代表现场发放拖欠的土地租金。记者 黄乔 摄

现场:52户村民签协议 拖欠租金当场兑现

当天一大早,“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办公点的大门刚打开,北碚区复兴街道栀子村的村民们便陆续涌入。记者在现场看到,狭窄的办公室里,站满了前来调解的村民,大家的脸上难掩焦灼与期待。

他们中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即将到手的租金;有的不时望向门口,盼着调解组和农业公司代表的到来。

冯立站在前排,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合同,那是他与租赁方签订的土地租赁合同,这份合同承载着他这几年的期盼与焦虑。

不一会儿,北碚区司法局复兴司法所负责人文柳、“万家和”巡回调解组组长余继堂与某农业公司代表一同走进办公室。余继堂包里装着应付给52户村民的租金明细,公司代表手里拿着沉甸甸的牛皮纸信封。

余继堂面带微笑,迅速打开文件包,拿出一沓资料。“大家安静一下,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就是为了解决土地租金拖欠的问题。经过我们调解组这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有了一个好结果。”

公司代表走上前,略显尴尬地清了清嗓子:“各位乡亲,实在对不住,这几年公司拖欠了大家的租金,现在我们同意拿出拆迁款来补偿村民的土地租金。”

随后,在“万家和”巡回调解组的主持和见证下,村民分别与公司代表正式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村民们也现场拿到了拖欠4年之久的土地租金。

“这钱我真没想到还能拿回来,多谢司法所和调解组的同志!”当工作人员将上万元租金递到冯立手中时,他手指竟微微颤抖起来,嘴里一个劲地道谢。

溯源:租金拖4年矛盾爆发 调解组揪出“集体纠纷”

“吵也吵过,闹也闹过,农业公司就是不兑现!”回忆起此前的维权经历,冯立的语调不自觉提高。

原来,2012年,他与涉事农业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将自家土地出租给对方,可从2019年起,公司便开始拖欠租金。

直至2022年,土地因建设高压铁塔被征用,双方围绕租金补缴与拆迁款分配的矛盾彻底爆发,多次协商均无结果。

“实在没办法了,我找到‘万家和’巡回调解组求助。”冯立说,调解组兼顾法理与情理,历经一个多月、前后三次沟通,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农业公司承诺支付房屋占用损失、土地租金及复耕费用,共计8.5万元。

“这事儿远不止个案那么简单。”参与调解的余继堂向记者感叹,调解过程中,冯立一句“我们好多村民都没拿到租金”让调解组立刻警觉。

意识到可能存在集体纠纷后,调解组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街道,街道随即安排专人摸排栀子村土地租赁情况。

经多方调查核实,确认该农业公司与村里52户村民均签订了租赁合同,累计拖欠租金达31万余元。

为尽快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调解组专门组织律师、村社干部、派出所民警等多次与涉事企业沟通协商。

记者在会谈记录本上看到,调解当天的现场分工格外明确:村社干部提前备好近几年的土地台账,将土地使用的关键依据一一摆清;调解组律师则结合案例,清晰阐明相关法律法规,让企业清楚知晓违法行为的后果;派出所民警也带来了农业公司近几年的经营流水,客观呈现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我们既要把法律底线讲透,让公司明白不履约的法律后果,也得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经营困境,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余继堂坦言。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终于解开分歧、达成一致——企业从拆迁补偿款中划拨专款,优先支付村民的拖欠租金,这场僵持许久的纠纷就此画上句号。

这一方案得到村民与企业的共同认可,也才有了开头农业公司兑现付款承诺的一幕。

机制:“四方参与”闭环跟踪 回访防止矛盾反弹

“后续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村社,也可以到调解室来反馈。”租金发放现场,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位村民签字领款后,文柳都会提醒一句。

“这是‘四方参与’机制的重要一环,属事村社需跟踪回访三个月,确保矛盾不反弹。”北碚区复兴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王伟说。

记者了解到,“四方参与”联动调解,是“万家和”在大大小小的纠纷调解中逐渐形成的经验,即除了当事人双方以及调解组外,属地村社区、属事岗组也要参与。

调解过程中,属事岗组可以提供权威的司法解释、法律政策支持,确保当事人对法律、政策的了解;属地村社要及时跟进调解结果执行情况,反馈调解后的意见,这种“调解+反馈+优化”的闭环模式,让近年来街道内涉及民生问题的负面讨论量直线下降。

“从历年的调解案例来看,调解结果执行不到位往往会引发次生矛盾,矛盾化解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对当事人的回访反馈总结才能促进调解工作进步,我们多走一步,群众就少一分担忧。”王伟的一席话,道出了“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目前,复兴街道信访总量、诉讼案件数同比分别下降16.2%、72.7%。

如今,在北碚区司法局与复兴街道的携手推动下,这支依托“万家法律驿站”,靠“内部挖潜”聚贤能、“外部引流”强专业,选聘优秀党员与乡贤能人等组建的“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已成为让矛盾在“家门口”化解的关键力量。

当天下午5点,记者看到调解组的工作人员仍在整理档案。门外的田埂上,村民们正在播种秋菜。新翻的泥土里,仿佛能嗅到即将到来的丰收气息……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