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巴福镇: “银龄”伴“朝阳”   绘就育人温暖画卷

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10-24 19:33

傍晚时分,重庆高新区巴福镇九龙西苑社区里,一天的温馨故事正交替上演。多功能厅内,墨香还未散尽,那是老人们上午“翰墨传情”的余韵,孩子们已背着书包涌入,在志愿者的辅导下开始课业学习。隔壁活动室,几位老人正手把手教孩子做手工,笑语声声。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看着这一幕,欣慰地说:“这里不但解了我们‘看护难’,更成了孩子和老人的‘暖心窝’。”

这道“一老一小”和谐共融的生动图景,源于巴福镇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度探索。面对辖区内超过60%的双职工家庭,以及“教育资源碎片化”“代际融合断层化”等现实痛点,巴福镇以“智慧协同·共育未来”为核心理念,积极构建“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一核多元”协同体系,探索出一条“老幼共融、双向赋能、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新路径。

机制创新,汇聚协同育人合力

改变,始于机制创新。巴福镇成立由镇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教联体”建设领导小组,将协同育人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整合民政、文化、团委、妇联等多方资源,有效破解以往“条块分割、资源孤岛”的治理困境。

通过精准的“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管理模式,居民多样诉求得到高效响应。除持续开设“四点半课堂”、假期托管服务外,还针对性推出“翰墨传情,老少共韵”等代际共融活动,并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结对帮扶”“心理疏导”等专项服务。在此基础上,“福心积分”机制进一步将“教联体”育人目标融入居民日常,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物品”的方式,将青少年与老年人的各类参与行为进行量化激励,并辅以精神表彰,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回馈。这一闭环设计有效激发了多元主体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内生动力,为协同育人的长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资源整合,打造集约服务场景

通过空间融合与数字赋能,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将社区养老服务站、儿童之家等整合为“复合型空间”,实现“一室多用、功能复合”,场地综合利用率提升80%。同时,依托“家校社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策信息、活动通知实时推送,让“指尖参与”成为常态。积极联动高校志愿者、专业社工和爱心企业,构建起“政府保基本、社会增供给、家庭广参与”的多元支持网络。

品牌赋能,彰显育人内涵特色

特色品牌项目成为巴福协同育人的亮丽名片。“福寿安康・与老同乐”推动老幼双向滋养,让孩子们在志愿服务中传承孝善文化;“非遗进校园”让“巴福刺绣”走进课堂,学生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侨爱小站”提供“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安全守护”的公益托管,纾解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巴福镇开展老幼融合活动60余场,服务儿童超1200人次,发放“福心积分”8000余分,群众满意度达96%。

从破解“看护难”的民生实事,到升华为“老幼共融”的育人佳话,巴福镇的实践生动表明,当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尽责与社会的支持同频共振,当老人的智慧经验与孩子的纯真活力相互滋养,便能构建起一个“资源无壁垒、服务无边界、育人无盲区”的温暖共同体。这不仅是基层教育治理的智慧创新,更书写了一幅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和谐画卷。

(韩明洁)

编辑冯超

免责声明:重庆日报客户端未标有“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