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高新区巴福镇:“智治绣花功”绘就老场镇“新画卷”
“以前头顶是乱糟糟的‘蜘蛛网’,现在你看,清爽多了!”“消防通道以前也经常被堵,现在也畅通了”。近日,在重庆高新区巴福老场镇经营五金店、餐馆的商户们,纷纷感慨老城镇的新变化。
这番变化,源于巴福镇创新推行的“1233”综合治理工作法。该模式以“一个专班统筹、双线智能监管、三化精准攻坚、三方协同联动”为核心,深度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系统性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飞线乱象、车辆违停、环境脏乱等问题,有力绘就了一幅清爽宜居的“新画卷”。
治理破局始于体制创新
面对城市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九龙治水”困局,巴福镇成立“大综合城市治理工作专班”,由镇城市治理岗牵头,集结公安交巡警、四大通信运营商、社区及专业外包企业力量,握指成拳,专攻“飞线、违停、市容”三大痛点。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单闭环管理,并通过“排查通报、联合整治、督促整改”压实责任。截至目前,推动整治30余处飞线乱象、600余起违停占道问题 “销号”。
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以前看到乱停车堵住消防通道,急得直跺脚也没办法。现在好了,路口的‘聪明眼’比人还灵光,问题一露头,执法人员转眼就到!”餐馆陈老板指着街角的智能设备赞不绝口。
这正是巴福镇“数字赋能”精准治理的生动体现。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巴福镇构建了多层次的智能防控体系。“精准织网”将辖区科学划分为2个责任网格,定人定岗定责,巡查人员和外勤队伍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报问题至平台。
2025年上半年,巴福镇高效处置案件617件。平台大数据分析还能精准识别违停高发时段路段,实现执法力量的科学调度。“天眼护路”在关键区域布设5个AI智能摄像头,全天候自动识别、抓拍占道经营和违停行为,案件信息智能推送流转,确保快速响应。人工巡查则动态补位,消除监管死角。“科技智管”居民线上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快解决,满意率超90%。
如今,线下处置环环相扣、步步留痕,从发现到解决全程清晰可查,智能抓拍与交警现场执法紧密配合,专项整治直击痛点,曾经任性停放的车辆被有效规范,消防通道重获畅通,街面秩序井然有序,居民出行更舒心也更安心。
多元力量激活内生动力
“看到垃圾随手一拍,当天就清干净了,咱居民也成了监督员”。居民刘女士展示的手机小程序,正是全民参与治理的生动体现。巴福镇积极发动党员、专业人士等担任网格“N力量”,通过便捷的线上平台上报问题,办结率达100%。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宣教活动,畅通“随手拍”等监督渠道,构建了“群众发现问题、专业力量处置、结果及时反馈”的共治闭环,有效激发了居民从“旁观者”到“共建者”的角色转变。
“1233”综合治理工作法的成功实践,为巴福老场镇带来了看得见的蝶变,空中线缆告别杂乱交织,地面交通打破拥堵桎梏,环境卫生旧貌焕新颜,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共治氛围日益浓厚。
(韩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