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三等奖全覆盖!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多部作品获2024年度重庆市广播电视优秀作品
2024年度重庆市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及
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结果近日公布
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参评作品
《西部(重庆)科学城12小时·
开“新”过龘年特别直播活动》
获网络文艺类一等奖;
《活着-长江“鱼爸爸”》
获网络文艺类二等奖;
《夜幕下的急诊室》
获网络文艺类三等奖。


评选结果公布截图
《西部(重庆)科学城12小时·
开“新”过龘年特别直播活动》

该作品以“1+3多场景联动”的创新模式,紧扣“新春贺岁”与“城市发展”双主线,通过12小时不间断直播,生动呈现西部(重庆)科学城2023年建设成就与2024年规划愿景。活动以主会场“亮成绩、展未来、贺新春”为核心,串联“人文美”“高品质生活”“活力城市”三大实景分会场,融入机器人表演、无人小巴探访、川剧互动等市民喜闻乐见的环节,并首发《科学城2024新年快闪视频》,以年轻化视听语言点燃市民情感共鸣。凭借28.9万观看人次、188.6万点赞量,打破传统政务传播壁垒,通过整点抽奖、街头艺人联动等趣味设计,将政务内核转化为市民可感可知的参与体验,推动科学城品牌认知度显著提升。
作为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的代表案例,作品依托团队前期145场直播的成熟经验(总观看288万人次),精准融合“受众思维”与“逻辑闭环”策略,通过“直播+抽奖+慢直播”多形态融合模式,实现政务传播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的跨越。其“政务RAP”“街头漫游直播”等差异化表达,为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探索“直播+政务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活着-长江“鱼爸爸”》
作品将镜头聚焦到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现实场景上,用长达一个多月时间拍摄,精剪6分钟,真实报道了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水产种质创制团队的科研工作者们默默耕耘的身影,讲述他们用双脚丈量长江,用双手呵护长江珍稀鱼类,不惜用生命求解科研难题,助力长江大保护的生动故事。通过对多位专家、学者的现场采访,结合丰富的场景画面,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他们为守护长江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突出展示了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和繁衍的显著成果。作品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布视频号首发后,第一时间掀起转发评论热潮,观众纷纷点评:“感动、敬畏、学习”“致敬每一位科研人员”“很喜欢这期节目”。
作品发布后,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重庆电视台、第1眼新闻、新重庆等央级、市级媒体主动关注,并进行跟进报道和二次传播。其中,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以《光阴的故事:默默守护 助力珍稀鱼类繁衍的长江“鱼爸爸”》为题,对该片进行完整播出,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新农村频道在黄金时间进行展播,人民网、新华网、新重庆等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进行转载转发,全网播放量超500万次,在全社会彰显了重庆在推动长江大保护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凝聚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社会共识。
《夜幕下的急诊室》
西南地区首次全景记录最真实的急诊室故事, 全片通过四个章节《明天和意外》《面对压力 你会》《青春的选择》《爱与守护》,从不同的病患推入抢救室开始,以事件小切口的方式把镜头推进到每一个人的脸上,却会发现,他们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没有光线,没有化妆,没有混声……没有导演,没有编剧。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一场直播,因为生活从来没有彩排,只有真实。除了真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建立了医患互信。
有人说,“拍战争片的目的就是减少战争”。同理,医疗题材的片子也应该做到增加医患之间的理解。普及医疗知识,减少疾病与冲突。镜头下的人,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本片带着对生命的敬意与爱意,为您讲述最真实的今日重庆。
悲、欢、离、合,皆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