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重庆高新区巴福镇:稻虾“共舞”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7-02 13:22

盛夏七月,万物并秀。走进重庆高新区巴福镇钟鹤村稻虾共生示范基地,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徐徐展开,稻虾“共舞”的生动实践,正强力奏响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这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理念在巴福镇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巴福镇通过对钟鹤村63亩零散、薄弱的耕地进行科学整治,使田块规整,道路畅通,灌排系统升级——让昔日贫瘠的薄田变为优质的现代化良田,不断为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巴福镇钟鹤村稻虾共生示范基地。

据介绍,稻虾共生项目建设之初,就将“生态”二字刻在心里。科学构建的田间灌排系统,如同精密的“生态脉络”在保障生产需求的同时,还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守护了区域环境。尤为可贵的是,“稻虾共生”模式本身就是低环境负荷的生态农业典范—显著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有助于土壤改良、水质净化,促进了田间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与此同时,项目还创新实践“稻虾共生”这一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整治后的优质水田资源,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高效集约利用。水稻为小龙虾提供天然荫蔽与栖息空间,小龙虾的代谢产物则转化为滋养水稻作物的生态肥料,两者构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

“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成为驱动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巴福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在建设和运营阶段,有效为村民创造了就业与收入渠道,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持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述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优化了乡村生态环境与人居质量,更通过产业兴旺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显著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未来,巴福镇将以该项目为示范样板,系统总结成功经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并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惠及民生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努力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巴福新篇章。

(文/韩明洁 图/杨科)

编辑冯超

免责声明:重庆日报客户端未标有“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