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盘点科学城与重庆大学的“双向奔赴”

2025-02-28 10:54

坐拥大学城14所高校、20万以上师生,创新要素汇集、人才智力密集,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得天独厚的优势。

去年10月16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时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和支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如何让西部(重庆)科学城与大学城融合发展?近年来,科学城积极探索,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探索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相继落地。其中,与重庆大学在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尤为引人注目。

具体都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01
超瞬态实验装置
image.png

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位于重庆高新区曾家镇,占地500亩,总投资30亿元,由重庆大学牵头建设,是重庆首个大科学装置,也是世界首个同时提供光子探针和电子探针的综合性尖端实验平台。2021年,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储备项目。

超,即超越;瞬,即瞬间即逝、瞬息万变。作为提供时间(光子)与空间(电子)多维研究与调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瞬态实验装置不仅能了解物质静态的结构,也能够了解物质动态的变化过程,涉及的时间尺度可从飞秒(即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到秒,空间尺度可从埃(即1米的一百亿分之一)到米。

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分为两期实施,预研建设内容包括0.5GeV低能强流同步辐射光源和超瞬态电子显微集群。目前,主要服务于超瞬态电子显微集群的1号科学研究楼已完工,共四层,包括电镜实验区、科研办公区、学术交流区三大区域;超瞬态同步辐射光源主体建筑正在加速建设中

02
嘉陵江实验室

图片

嘉陵江实验室是服务重庆发展“两个定位”,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完善四大科创高地创新体系,由重庆高新区发起,委托重庆大学建设的重庆实验室。项目位于高新区曾家科研港片区,212国道西侧,共8栋楼,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包含展厅、实验室、办公室、算力中心建设等。实验室将面向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需求,聚焦“数智+装备”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战略性前沿科技为引领,加快打造国际领先的高端数智装备与系统产业基地,全力支撑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目前,该项目正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开展筹建工作

03
重大科学中心
image.png

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建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西北侧,于2022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4.7万平方米,主要由十栋塔楼及一栋“U”型裙楼围合而成,通过连廊和塔楼底部三层连通裙楼将各板块空间串联贯通。

该科学中心是重庆大学有史以来最大的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为一体的科学实验中心,包括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储能平台、先进材料、电子器件、人工智能、前沿交叉、公共平台等九个创新主体板块。目前,该科学中心已正式揭牌

04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
image.png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是重庆市的重点工程,位于重庆高新区金凤镇,作为重庆大学的附属医院,将建设集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心、肿瘤精准研究中心等“八大中心”为一体的肿瘤防治共同体,着力推进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一体化的医教研融合体系。

该项目建成后,将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沙坪坝院区形成高效联动、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双院区”运营格局。同时牵头重庆市肿瘤防治、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辐射重庆及周边地区。目前,该项目整体进度较原计划提前,预计在2026年建成投用

此外,去年5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与重庆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医疗健康高地建设、重庆大学智谷校区建设、人才培养交流、拓展发展新渠道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其中,双方将共建“医工交叉”为特色的医学科技创新园,加速促进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档升级,合作并积极打造金凤国际医学中心,推动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高地、科创中心。

编辑彭光瑞

免责声明:重庆日报客户端未标有“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