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入选全国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2025-10-29 10:51
近日,记者从万盛经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万盛报送的《小矿披“绿”复岭藏“金”——重庆渝胜矿业公司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
近年来,万盛将矿区生态修复作为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筑牢法治根基、强化全链条监管、加大修复治理力度、夯实技术支撑等举措,推动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新成效。
渝胜矿业是万盛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1999年成立至今,已在南桐镇石桥村八面山脚下扎根26年。这里丘陵起伏、植被繁茂,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但长年的开采历程,也给当地原始生态带来了一定影响。面对生态保护与企业发展的课题,渝胜矿业坚定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将生态修复列为核心责任,全力推进矿山生态转型。
在源头防控环节,渝胜矿业通过激光测量技术精准划定开采台阶,搭配专业设备修整边坡,减少边坡浮石隐患的同时,降低后续治理工作量;针对矿区南侧高陡顺向坡,创新优化开采设计,将台阶高度合理调整,既减少水土流失风险,又为覆土复绿腾出更多空间。
在过程管理中,渝胜矿业将生态修复与绿色矿山建设纳入战略规划,创新推行“采复并举”平行作业,在开采台阶后方同步开展修复,及时修筑堡坎并回覆经处理的剥离表土,实现“开采—修复”无缝衔接;通过道路绿化带建设,串联起开采区、加工区与办公区,打造出兼具生产与生态功能的花园式矿山。
科技赋能则为修复工作注入持久动力,渝胜矿业实施“剥离—储存—回用”表土管理模式,保障修复土壤质量;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刺桐、芦竹等耐旱易活的本土植物,搭配三角梅形成立体植被群落,植被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构建智能灌溉、管护通道预留、分段养护的科学体系,实现生态可持续与成本可控的平衡。
如今,渝胜矿业的生态修复成效已全面显现:矿区实现“边开采、边修复”,累计修复区域与周边山体绿意相融;通过工艺优化与平行作业,累计创造约16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修复即增值”;作为行业标杆,公司已接待百余次同行考察,其经验为全国中小型矿山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万盛样本”。
(曾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