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从扩容到提质 构建“全域网络+全民参与”急救新范式
2025-10-23 17:10
近日,万盛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的电话响起,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村民王阿姨突然晕倒。指挥调度中心根据求助的位置和病情情况,第一时间指派距离较近的关坝镇中心卫生院前往救援。3分钟后,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抵达现场——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因万盛经开区构建的“区-镇-村”三级急救体系而赢得先机。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理念,聚焦“全域覆盖、专业高效、全民参与”目标,通过构建闭环管理机制、织密智慧急救网络、深化全民急救能力建设,全方位筑牢群众生命健康“防护网”,交出了一份让群众安心的急救答卷。
从“应急呼叫”到“闭环管理”,顶层设计筑牢“响应根基”
“急救工作,速度就是生命,不是‘单打独斗’,得有体系托底。”万盛经开区红十字会副会长侯小翠介绍。为实现“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救援圈”,该区从顶层设计入手,修订《万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将急救能力提升、知识普及纳入督查激励指标,形成“部署-培训-督查-整改-评估”闭环管理机制;按照“集中管理、动态储备、采储结合”原则,建成3个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库、10个储备点,创新“实物+合同+产能”储备模式,确保应急物资“调得出、用得上”。在此基础上,布局10个镇级急救点、72个村级“急救哨点”,新增农村120急救车1辆,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区-镇-村”三级急救体系。数据显示,该区城区3分钟出车率保持100%,急救反应时间持续保持在10分钟以内,为生命救治赢得黄金时间。
从“跋涉问诊”到“云端诊疗”,专业网络延伸“生命触角”
“以前做个心电图,得坐1小时车去城里。现在村医拿几张贴片往我胸口一贴,5分钟就能收到区人民医院的报告!”金桥镇金堰村76岁的犹大爷撩起衣襟,露出胸前的智能心电贴片。这个巴掌大的设备,正是万盛“心电一张网”的“毛细血管”。
今年,万盛启动公众急救能力全域提升先行区建设,出台《万盛经开区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2025-2027年)》,推进“一网强基、十域覆盖、百链赋能、千人守护、全民共护”工程。为让急救设备“触手可及”,该区以“智慧化+基层化”双轮驱动,推动急救资源向末梢延伸——投入100套智能穿戴心电设备,建设92个“心痛救治单元”,建成区域心电共享中心,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远程心电监测全覆盖,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级医院专家诊断服务。全区急危重症抢救成功809例,成功率达98.7%,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
从“空白地带”到“触手可及”,专业设备织就“街头安全网”
“以前在这儿打球总犯嘀咕,万一有人突然晕倒,只知道AED是‘救命神器’,在哪儿找、怎么用都摸不着门道。”在万盛子如广场,刚锻炼完的居民张阿姨指着墙上的AED箱说,“现在好了,‘渝快救’一搜就知道位置,心里有底多了。”
为了让AED设备从“陌生设备”变为“街头卫士”,万盛通过“政府购置+社会参与+公益捐赠”模式,在学校、商场、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布局AED设备50台,依托“渝快救”平台绘制“急救地图”实现资源快速定位调度。目前,全区每10万人AED配备率达22台,位列全市前列。“现在逛个街都能看到AED,多了份实实在在的保障,知道关键时刻能救命。”市民张女士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安全感——从“不知在哪”到“随处可见”,从“不会使用”到“敢用能用”,AED设备正成为万盛街头巷尾的“安心符号”。
从“专业独享”到“全民共护”,社会多方汇聚“急救力量”
“双膝分开与肩同宽,掌根用力按!”在黑山镇八角村村委会院坝,区人民医院——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救护培训师张涛正手把手教村民做心肺复苏。
据悉,类似的“急救培训六进”活动,已在万盛开展100余场,带动1.2万余名群众参与急救学习。该区组建“医学会+医护骨干+红十字志愿者”的“1+3+N”培训团队,培育救护师资50余人,成立“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等11支专业队伍,发展基层红十字会会员超千人,培训持证救护员1000余人。从学校老师到社区居民,从企业员工到景区志愿者,越来越多的“第一响应人”正在成为生命救援的“前哨兵”。
下一步,万盛经开区将持续深化公众急救能力全域提升先行区建设,夯实“区-镇-村-社会”三级四类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打造好“救”在夜市,“趣”学急救——红十字急救科普夜市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好“急救技能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让“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响应”的急救共同体更加完善,为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安全防线”。
(刘国珍 张婉玥)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