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万盛这些村,用上了“黑科技”
2025-08-18 21:16
你可能没见过这样的稻田
有“侦察兵”24小时站岗
有“飞行队”十分钟喷完几亩地
......
在万盛的14万亩粮田里
这些“黑科技”
正和高温、虫害抢时间
只为守住即将成熟的1亿斤粮食
人防不缺席
“我们不下田,村民就不安心。”8月6日,在青山村的稻田里,农技员谷苗正顶着烈日,为村民讲解识虫、防控的窍门。汗水早已浸湿了他的衣服,他依旧蹲在稻叶间,一边找虫,一边演示。
“这个阶段主要防范稻飞虱、稻瘟病这些‘老对手’。”谷苗提醒,高温天气更要抓住最佳防治窗口。
村民娄必忠种了5亩稻田,他说:“以前全靠经验,现在有农技员手把手教,心里更有底了。”
科技“智防”发力
▲金桥镇青山村正在安装水稻智能虫情测报灯。
在关坝镇高标准农田里,一盏盏银色的虫情测报灯静静“站岗”。
“这盏灯每天定时诱虫、识别、拍照上传,还能自动分析虫情变化趋势。”谷苗介绍,它通过4G网络接入智慧植保平台,实时传输数据,为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这款测报灯搭载远红外识别、图像处理、自动运行等系统,可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进行全天候监测预警。“就像请了个虫情‘侦察兵’,一有苗头就马上提醒。”村民杨昌建说。
▲无人机正在对水稻喷洒农药。(资料图)
在另一侧的田垄上,无人机低空滑行,药雾均匀洒落——十分钟干完人工两天的活,比人工效率高30多倍,还能省药、省水、环保。
村民李荣康说:“以前喷药要两天,现在半杯茶的工夫就完事,药效还更均匀。”
三道防线守住“虫口粮关”
“像卷叶螟、稻飞虱这些虫子,一夜之间就能大爆发,必须提早动手。”在该区农技推广站,农艺师、科技特派员们围着数据图表,会商制定统防统治方案。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田间虫情。
当前,万盛已形成“虫情测报灯+人工巡查+专家会商”的三道防控机制:设备自动识虫、上传数据,农技员实地巡查,专家结合气象、地形、虫情研判防控策略。一旦达到警戒阈值,村广播、微信群、短信平台同步推送防治方案。
“以前是‘见虫就打’,现在要看数据、讲时机、讲方式。”种粮大户陈建波说,今年,他按统一方案选用高效低毒药剂,施药次数比往年少了,但田里长势更整齐,收成更稳。
烈日依然炙烤着大地
这场田间“智防战”激战正酣
它的胜负
关乎一碗饭的分量
也守护着餐桌上的安全与踏实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