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兴隆镇:猪粪变宝种好茶,茶香飘出致富路!
2025-05-15 09:58
近日,南川区兴又缘茶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新鲜采摘的茶叶在杀青、揉捻、理条等器械设备的精细处理下,茶香扑鼻,芬芳馥郁。
“要想产出好茶,为茶树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至关重要。”茶厂负责人黄兴文在兴隆镇永福村还经营着一片约800亩的茶园。据了解,早在五年前,这片茶园就停用了化肥,转而在土壤中施用由猪粪加工而成的有机肥。这一举措,为茶叶品质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距离茶园不远处,黄兴文入股了一家颇具规模的生猪养殖场,该养殖场年产生猪达一万余头。但猪粪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变废为宝?黄兴文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对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再通过堆肥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手段,将其制成有机肥,用于茶园土壤施肥,以此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长期施用化肥,土壤容易板结,既不适宜茶树生长,也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黄兴文介绍,施用生态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让产出的茶叶口感更佳,还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每年能节省20余万元肥料购置成本。
当天,茶农们三五成群,手持竹筐,在茶垄间来回忙碌。大多数茶园的采摘期仅限于春季,黄兴文的茶园却不同,采摘期会延至夏秋季。春季采摘的茶叶用来生产绿茶,年产量能达到15吨;夏秋季采摘的茶叶则用于生产红茶,主要供应给饮料企业和制药厂,年产量可达60吨。
“我在这儿干了十几年了,对我们农民来说,可太实惠了。”村民汪淑会每年都会到茶园打零工。对她而言,这份工作简直再合适不过,既能在家附近挣钱补贴家用,又能方便照看孩子。黄兴文的茶园每到茶叶采摘期,就会提供约50个临时就业岗位,给当地人创造了许多增收机会。
回首往昔,黄兴文在20岁时便跟着父亲学习传统种茶、制茶技艺。30多年间,他曾外出闯荡,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归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种茶的接力棒。
黄兴文笑称自己是“茶二代”。在他看来,从父亲那里接手茶业,固然是一种传承,但也有着诸多新变化。过去是小面积的茶山,如今已拓展为大面积的茶园;以往依靠传统手工制茶,现在实现了现代化规模生产;还有现在更科学的生态管护模式……黄兴文表示:“我会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种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让茶业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王婷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