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论道”南川,共绘金佛山药膳产业发展蓝图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11 11:06

金佛山麓,药香袅袅。5月9日,重庆市南川区举行金佛山药膳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十二位权威专家齐聚“中华药库”,以专业智慧为南川药膳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共探金佛山药膳产业的发展路径。

资源+科研:药膳产业的“硬核底气”

南川药膳产业的崛起,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

金佛山蕴藏的4967种中药材资源,以及“南川天麻”“南川蜂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其提供了天然优质的原料基础。20余种道地药材的规模化种植,覆盖德隆、金山、南城等镇街,形成稳定供应链。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与多所高校院所联合研发的“三应药膳”(应时、应体、应地),已推出金佛山系列药膳20款,并开发出中医药膳培训课程体系,培养专业药膳师超百名。今年获批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为产业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山东承御堂药业董事长、山东膏方非遗传承人谭相庭建议,南川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药膳科技研发领域打造全国示范。上海金股湾资本创始人、重庆得道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佛山药膳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谢伟则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建设智能化研究中心和生产中心,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

跨界融合:药膳“出圈”的破局之道

如何让药膳从“养生餐桌”走向大众生活?南川的答案是:跨界融合。

目前,当地正通过“金佛山药膳六进行动”(进机关、乡村、学校、企业、社区、景区),将药膳融入文旅、医疗、教育等场景。金佛山药膳研究会与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药膳专委会的落户,则为产业提供了学术与行业组织保障。

河南修慧中医药膳研究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副秘书长李冠军盛赞南川药膳文化:“青白金钟罩等节气药膳,将本草智慧与饮食文化深度融合,是中医药活态传承的典范。”他建议通过药膳文化节、养生旅游线路等载体,推动“药膳+文旅”深度捆绑。

广西药食同源推广中心、广西通源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夏萍提出,政府可搭建药膳大赛、种植基地体验平台,吸引企业“唱戏”,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转化的双赢。河北安国五维一心药业总经理、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健康领军人才研修班校友会副秘书长房树华强调,完善物流体系和交通网络是扩大市场覆盖的关键。

人才与文化:打造产业的“软实力”

面对人才短缺与品牌影响力不足的短板,专家们开出“良方”。

河北臻官燕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健康领军人才研修班校友会秘书长王亚萍认为:“既要‘引凤来栖’,也要‘就地育才’。”她建议与中医院校、烹饪院校合作开设药膳专业课程,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营销策划人才。

重庆市中医药发展中心科技产业部部长、中医药膳师李亚平提出,需构建“标准体系+文化IP”双引擎,深入挖掘金佛山药膳的地域特色,讲好“药食同源”的故事。

南川的实践已初见成效。金佛山“春夏秋冬”四季药膳与三线文化的创意结合,让传统药膳焕发时代魅力。“药膳不仅是产品,更是文化自信的载体。”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市中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金佛山药膳研究会创会会长杨大坚表示,未来需通过科技赋能、公共品牌打造和科普教育,让金佛山药膳成为重庆乃至中国的一张“健康名片”。

从药材宝库到经济新极,从传统药膳到现代产业,站在新的起点,南川正以坚定的步伐,探索着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当科技、文化、生态与人才在此交汇,金佛山下的这缕“药香”,正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刘晓娟)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