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金鸡镇:1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8-11 07:05

“以前,玉米秸秆没人要,堆着特别占地方,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近日,刚卖完田间秸秆的金鸡镇桂林社区种植户陶有斌感慨道,“现在好了,有企业直接到地里收,当场打捆拉走,一亩地轻轻松松多挣300多块钱!”

▲企业到田间收秸秆。记者 李铁 摄

在金鸡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里,牧草加工企业的专业机械紧随玉米收获之后进场,高效完成秸秆打捆和青贮处理,不仅省去了农户处理秸秆的麻烦,更将“废弃物”瞬间转化为真金白银。

“经过青贮处理的玉米秸秆,蛋白质和纤维含量高,品质稳定,是牛羊的优质饲料。”牧草加工企业负责人刘生容介绍,企业与周边大型养殖场签订了长期稳定的饲料供销协议,市场需求旺盛且持续。

▲秸秆被加工为牲畜饲料。记者 李铁 摄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惠及农户,也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牧草加工企业落户桂林社区,通过租赁等方式,有效盘活社区的闲置场地和资产。仅此一项合作,每年就为桂林社区集体经济带来4.2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实现了资源利用和集体增收的双赢。

▲饲料打包储存。记者 李铁 摄

“粮饲双收”模式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经济账,还从源头上大幅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显著降低了由此引发的空气污染和森林火灾隐患,有力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该模式已在金鸡镇全面推广,带动超过300户农户积极参与,年消化转化秸秆总量突破1万吨。

来源: 忠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詹米璐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