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突破!云阳似卞氏兽化石研究有新发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26 09:09

近日,一项由中国学者领衔的研究在古生物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利用高精度CT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首次精细复原了在重庆云阳中侏罗世地层发现、保存极佳的似卞氏兽未定种化石(含一件颅骨和一件下颌骨)的颅内模型(反映脑腔形态)、内耳结构及主要脑神经通路。这项研究填补了哺乳动物早期近亲演化认知的关键空白,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古生物学报》。

似卞氏兽属于三列齿兽科,是哺乳动物祖先在演化树上的近亲——进步颌兽类的重要成员。其化石在中国分布广泛,是约1.7亿年前(中侏罗世)四川盆地恐龙动物群的重要伴生动物。本次研究的云阳标本,为理解这类生物乃至哺乳型类起源前的神经感觉系统演化提供了珍贵实证。

似卞氏兽未定种左侧岩骨与内耳重建(比例尺左侧1cm,右侧0.5cm)

独特的大脑结构特征

研究发现,似卞氏兽具有大多数进步颌兽类的典型脑部形态特征,如膨大的嗅球、伸长的前脑、短而垂直延伸的后脑和较细的垂体。然而,它也展现了一系列独特的过渡性神经解剖特征。

脑半球分化不完全:早期犬齿兽类的颅内模是一个整体,缺乏左右脑半球区分;进步颌兽类的颅内模则被一条贯通前后的中央沟完全区分为左右半球。云阳似卞氏兽标本显示中央沟仅延伸至前脑中部便消失,左右脑半球的区分不完全。

“未骨化区”适度发育:早期犬齿兽类颅内模后背角处通常存在一个强烈凸出的“未骨化区”(生前可能填充软骨和血管,如上矢状窦、横窦);在进步颌兽类中,此区域往往高度退化甚至消失。云阳标本的未骨化区发育程度适中,呈向后背角轻度凸起的弧形轮廓。

其他独特特征:颅内模整体呈水平放置(前后端基本等高);脑桥位置较高且与垂体完全分离;小脑旁绒球极不发育。这些特征在犬齿兽类中均非常独特。

似卞氏兽未定种左侧岩骨与内耳重建(比例尺左侧1cm,右侧0.5cm)

内耳与脑神经重建揭示关键信息

研究团队首次成功重建了似卞氏兽的内耳结构以及12对脑神经中的11对路径细节。

内耳:呈现出进步颌兽类的典型特征,包括相对较长(但未弯曲)的耳蜗和完全朝向外侧的前庭窗。

脑神经:大多数脑神经(嗅神经除外,其位于颅内模背面嗅球顶部)沿颅内模腹面从前至后松散排列。其中,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是头骨中最大的神经节。面神经和听神经部分共用了内耳道通路。面神经具有膨大的膝状神经节;听神经在远端分叉为前庭支和耳蜗支,连接内耳。

研究人员还追踪重建了三叉神经在头骨中的多个远端分支(如上颌神经、下牙槽神经),明确了其形态。

似卞氏兽未定种颅内模重建(侧视图,比例尺2cm)

大脑容量偏低但听觉敏锐

脑指数是衡量动物脑容量相对身体大小的指标,常用于估量相对智力水平,即一定体重的动物,其实际脑容量与预期脑容量的比值。通过多种测量标准计算,研究人员发现似卞氏兽的脑指数相对偏低,低于大部分进步颌兽类和哺乳型类的数值,与部分横齿兽类相近。

与此同时,内耳测量分析表明,似卞氏兽的耳蜗在非哺乳型犬齿兽类中相对较长,代表它们可能具有较好的听力。

据介绍,此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任纪澄和重庆古生物研究院王萍为并列第一作者,任纪澄与毛方园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重庆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的联合资助。

来源: 云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吴志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