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新能源 助力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 重庆构建绿色智能高效新型电力系统
2025-01-21 11:55
1月20日,随着酉阳110千伏竹板天东线的运行,110千伏荆竹坝风电厂升压站成功带电,标志着酉阳第一座大型新能源发电厂投运。酉阳目前有超100万的风电和50万的光伏发电资源,未来10年将成为渝东南新能源送出基地。
近年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开发利用,加快电网转型升级,构建多元调节体系,促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为美丽重庆建设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推动清洁能源体系建设
2022年,重庆市启动了“风光倍增计划”,编制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制定了年度风电光伏新能源开发建设方案。国网重庆经研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重庆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速超过30%,发电量年均增速达到37.47%,装机容量较2020年增长了200%。2024年1~10月,重庆市新能源发电装机新增并网容量达到133.66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为28.2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105.46万千瓦。
目前,除了服务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投产外,国网重庆电力还在助力推动云阳建全、丰都栗子湾、奉节菜籽坝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建设,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重庆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也同步有序推进。重庆电力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10月底,重庆已经建成投产13个电网侧储能项目,规模达140万千瓦/280万千瓦时。累计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近50个,合计规模约154万千瓦/315万千瓦时。新型储能项目的投运,提高了重庆电网的调节能力,也为重庆市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补齐了关键短板。
推动支撑本地产业向新
在2024年11月底举行的“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三场上,长寿区作为重庆综合性化工基地之一,展示了在工业领域推动绿色转型的显著成果。该区实施了32个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并启用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供氢中心,使得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7%。作为重庆市的另一个“工业重镇”,永川区也在加快推进产业的绿色转型。据统计,该区已经创建了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市级绿色园区1个,以及市级绿色工厂19家。
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绿色转型,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
近年来,国网重庆电力积极推动电网升级,将500千伏“双环两射”主网转变为更可靠的“螺旋环网”结构。同时,公司正努力将西藏、西北等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引入重庆,并加快川渝特高压加强工程和渝黔背靠背直流工程的建设。这些项目不仅将加强重庆与周边地区的电网互联互通,也将为当地的绿色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助力降碳模式向新
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提高了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标准。面对国际绿色贸易新规,重庆外向型企业积极应对,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
在了解到企业在碳足迹认证、碳中和认证等方面的需求后,国网重庆电力开展电碳模型监测分析,构建了企业级电碳模型,按照“一企业一模型”以电折碳的方式实现园区企业碳监测。
2024年年内,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选取恩力吉、卡贝乐、望变等企业开展电碳计量的全链条验证应用,通过碳计量平台动态测量发电侧电力碳排放因子,实现电力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全链条精准碳流量计量,支撑碳排放精细管理。下一步试点将逐步扩展至长寿区的38家强制碳排放企业,实现碳核查报告自动生成,并与专业认证公司合作完成企业碳核查认证;
同时,国网重庆电力在探索“核查、减排、交易、认证”碳普惠一站式碳中和路径,为服务政府宏观把控碳排总量与强度提供决策支撑,服务碳排企业把握生产碳排与减排措施制定,帮助出口企业应对碳关税。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