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建功新重庆 | 黎勇:大足“飞天”刀剪的复兴者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28 13:35

走进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桥丰五金公司”),“飞天刀剪,走向世界”的标语醒目地挂在主楼。作为大足“飞天”刀剪的传承者,黎勇深耕五金行业十几载,以“传承为基、创新为翼”,书写了“飞天”品牌的重生传奇。

万里归来

“飞天”刀剪重出江湖

上世纪50年代,“飞天”刀剪凭“背厚膛薄”的独特工艺,在八九十年代声名远扬。然而,随着体制改革、工厂解散,“飞天”品牌逐渐走向没落,“飞天”商标权也几经辗转,流落至江苏东海县。

出身“飞天”刀剪世家的黎勇,自幼便在各类刀具的环绕中成长。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五金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内心深处更对“飞天”品牌怀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当看到‘飞天’的衰落,心里像被刀割一样。”黎勇表示,也正是这份源自心底的传承使命感,在他心中埋下了振兴“飞天”的种子。

▲飞天“鸿运”套装。

2008年,黎勇带着五金情怀返乡创业,在双桥经开区成立重庆巨麒建筑扣件制造有限公司,并建立起第一家工厂,专注五金生产领域。“‘飞天’若要实现长远发展,不仅要依靠传统技艺的支撑,更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黎勇深知,产品核心技术才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唯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才能让“飞天”刀剪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黎勇创立了桥丰五金公司,专注探索飞天刀剪新技术研发。在生产环节,他建设现代化工厂,购置了数控水磨机、数控打背机、氮化炉热处理等近30台(套)现代化设备,推动企业生产现代化,提高企业产能;在传承技术方面,他多方拜访邓尚吉、邓尚伦等老艺人,把选料、锻钢、夹钢、锻打、挂柄等20多道工序规范化,提升刀剪产品品质;技术创新方面,他积极探索新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创新,成立“飞天刀剪工业设计中心”“黎勇五金锻打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实操能力强的刀剪设计工匠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企业研发40余项专利,其设计的海棠依旧、鸿硕系列等刀具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市场好评,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2020年,在大足区政府的大力帮助下,黎勇成功拿回“飞天”商标。至此,“飞天”刀剪成功重出江湖。

“飞”向世界

“飞天”刀剪远销海内外

“酒香也怕巷子深。”黎勇深知,品牌建设对老字号振兴的重要性,要让“飞天”刀剪重新踏上振兴之路,必须重塑品牌形象、拓宽市场版图。团大足区委得知黎勇的构想后,迅速响应企业需求,第一时间送来“及时雨”——通过组织电商运营、品牌营销等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团队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感谢团区委的大力支持,这种‘滴灌式’帮扶为企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也为我们后续开拓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黎勇感慨地说道。

▲推介会现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黎勇创新采用“双轮驱动”战略,为品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线下,通过布局代理商网络、统一品牌视觉标识、投放地面广告等方式,提升“飞天”品牌知名度与辨识度;线上,则打造“旗舰店+平台直播”模式,以入驻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为基础,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作为新的营销阵地,搭建起直播矩阵,持续提升品牌声量。“通过与头部网红、直播达人等合作,实现了品牌曝光与产品销量的双丰收。”黎勇介绍,去年6月,“飞天”刀剪借力“与辉同行”的直播间,实现单场销售量破万单,产品上架即售罄。

在大足成功“起飞”的“飞天”刀剪还将飞向何方?黎勇将目光瞄向了东南亚市场。

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2023年,黎勇成立国际贸易部,主动出击国际市场。通过积极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际展会,成功将产品打入泰国、韩国等海外市场,“飞天”刀剪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历经十几年发展,企业先后获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等称号。黎勇也被评为大足区“最美青年企业家”。

(陈湘壹)

编辑: 彭光瑞   主编:王萃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