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唯一!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
2025-06-11 10:49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以下简称“《经验清单(第二批)》”)。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儿童友好街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典型经验做法。
▲学生们参观“儿童友好馆”。
《经验清单(第二批)》显示,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在整体推进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中,聚焦“空间友好、服务集成”,打造高品质山地儿童友好街区。具体做法上,上清寺街道在中山四路街区率先试点创建全市首个“儿童友好馆”,策划“小小规划师”“小小体验官”儿童成长项目;打造“求新巷”文化长廊,通过学生修身、青年清廉、家教家风板块,系统展示上清寺地区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廉洁文化;深耕“金边银角”微空间,将儿童友好建设理念融入临崖步道,规划打造儿童探秘防空洞、野趣游乐园等;联合周公馆、桂园、怡园等红色教育活动基地,组织研学游览、思想引领、体育竞赛等活动,建设“十分钟生活半径”内的“儿童友好生态圈”。
▲“求新巷”文化长廊。
如今,上清寺街道创建的全市首个“儿童友好馆”和策划的“小小规划师”“小小体验官”项目,实现了“双减”背景下美育、德育“双增”。全市首个“米宝宝街角”和“米宝宝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过打造“丰收的稻田”和“珍惜粮食互动打卡”主题活动,并多点开花办好暑期托管班,不仅解决了双职工上班顾家难的问题,曾家岩“七彩假期”还成功获评“市级工会爱心托管班”。“求新巷”文化长廊,让红岩精神丰富孩子们的成长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渝中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潇)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