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4个案例“上榜”清廉重庆建设最佳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
2025-01-15 14:54

1月14日,记者从渝中区纪委监委获悉,在去年清廉重庆建设总专班开展的清廉重庆建设最佳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推荐中,渝中多个案例脱颖而出,获评“最佳案例”1个、“优秀实践案例”3个,分别是渝中区发展改革委的清廉市场案例和上清寺街道曾家岩社区的清廉村居案例、巴蜀小学的清廉学校案例、上清寺街道的清廉文化案例。
渝中区发展改革委:实施“四项举措” 高效高质推动清廉市场建设
优质的营商环境,既要求政府部门“亲”有度,更要求职责履行“清”有为。渝中区发展改革委坚持以清廉市场建设助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强化企业培育、规范服务标准、深化监管改革、增强信用赋能等举措,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强化企业培育,渝中持续落实“区级领导+部门+管委会(街道)”三级联系服务机制、“0-3-10”问题解决工作机制,开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2024年全区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座谈交流等形式联系走访企业3551次,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69件,企业困难“直通”政府议事“清单”,解决问题更加高效。渝中区作为营商环境改善成效明显的区县被市政府办公厅予以激励通报。
服务规范化是发展高效化的前提。渝中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持续开展“四型四优”窗口建设,实现经营主体准入“零见面”“零跑路”“零成本”,全流程无纸化“半日办结”。2024年全区新增经营主体18293户,同比增长0.39%,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办理率达到99.8%,办事窗口由26个缩减至12个,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在监管改革方面,渝中区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强化部门监管协同和数字监管,推行代理机构专人负责制。2024年全区完成58个项目招标文件备案,顺利实现59个项目招标、总合同金额30.4亿元,已实现电子招投标和不见面开标全覆盖。
同时,渝中大力营造社会诚信氛围,进一步增强信用赋能,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信息归集通报机制,2024年区信用平台共归集信息1156万条,运用信用联合奖惩系统查询经营主体信用情况3万余次,在20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商圈”应用场景成功入选全市信用应用场景试点。
上清寺街道曾家岩社区:聚焦公共收益监督管理 探索居务公开向物业延伸
物业管理服务是事关居民有感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管理的民生大事。上清寺街道曾家岩社区聚焦公共收益监督管理,以居务公开为“钥匙”,让“阳光”照进物业管理服务领域。曾家岩社区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针对群众关注的物业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名流公馆小区为试点,以公共收益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探索物业服务事项公开。社区党委成立名流公馆功能党支部,引导党员参与小区服务;盘活闲置房屋、公共场地,完善功能设施;每季度开展物业服务质量考评;厘清“灰色区域”,区分共有和私有;建立公共收益台账,引导物业与业主商议分配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牵头,将居民普遍关心的资金问题清清楚楚放在“阳光房”,将14万元公共收益设立单独账目并存入专项账户,建立“预算-备案-公示-审计”的资金使用程序,街道、社区实行监督;采用“一牌一箱四栏”等方式对公共场地租金、广告等6类33项公共收益逐一进行公示,进一步加强对物业公司工作的监督指导。“上清寺街道关于物业小区公共收益监督管理的指引”围绕11个方面,明确小区服务事项公开目录7类34项,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业主对物业管理满意度持续提升。
巴蜀小学:探索“数智助廉” 为学校发展赋能
校园是个人成长的“象牙塔”,更需清风正气。巴蜀小学针对监督力量薄弱、手段落后等问题,探索“数智助廉”,为学校发展赋能。该校将“内控固本、监督促廉”作为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数智助廉平台”,加强立体监督,以载体创新探索清廉学校建设新路径,不断健全学校治理体系。
巴蜀小学进一步完善校园内网审批系统,打造校本廉政平台,推动学校各项审批流程数字化,覆盖在线申请、审批、备案、归档全流程,实现物资采购、招标比选、项目建设、差旅报销等重点领域和风险节点人人可见、事事可查,达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智治监控。同时,借助“巴蜀小学”APP,该校进一步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定期利用APP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对食堂管理、师德师风、班级建设等“小微权力”清单、办学行为负面清单、廉政风险防控清单中的70余项内容进行评价反馈,通过反馈辅助廉政风险研判,确保权力规范运行,防范腐败滋生。
在常态监督方面,巴蜀小学依托“巴教村15号·心灵邮箱”,创新民意收集平台,畅通打开校家社监督交流端口,针对食品安全、课后服务、教辅资料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常态监督。目前,共收集师生群众问题需求28条,并建立清单逐一反馈,形成校家社监督管控闭环。“巴教村15号·心灵邮箱”品牌案例还入选2023年全国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十大典型案例。
上清寺街道:串珠成“链” 推动清廉文化充盈最美街巷
上清寺街道梳理“开埠拓城、抗战陪都、西南首府、重庆大脑”百年历史文脉,通过串珠成“链”的方式,全域构建“三链”融合清廉文化建设体系,让清廉文化充盈最美街巷。
上清寺街道创新打造家门口“阵地链”,深挖周恩来、鲜英等发生在本地廉洁故事“富矿”,利用步道小巷广场等地,以景观小品、雕塑等形式,推出中山四路文化长廊、嘉西村“廉洁小巷”等展示窗口;依托新媒体平台,将廉洁故事摄制成《心中的刻度》等“青廉”嘉西微短剧,播放量破20万。同时,上清寺街道进一步创新廉洁文化“供应链”,以廉洁文化品牌——“‘清’风润雨我心”为引领,推出“520·我爱廉”主题活动,举办“廉洁之星”评选,培育“崇廉学廉尚廉守廉”榜样人物,以围读会、巡回宣讲等方式,进一步弘扬清廉家风。
为推动清廉清风更加充盈,上清寺街道积极培育全域建设“生态链”,整合132家市区街社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资源,健全完善“联带廉”、廉洁互动等机制,成立“四级”宣讲队,党员干部、专业讲解员等“套餐式”开展“六进”宣讲活动,讲解古圣先贤的嘉言懿行;协同市区驻街单位共建“弘扬红岩精神·传承清廉基因”清廉文化服务项目,邀请市级机关创作《扬铁军风采·护清廉重庆》等文艺节目,将其送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新设4条精品线路,全区党组织带头走“廉”线,吸引市内外干部群众达200余万人次。
(渝中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传芳)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