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石堤镇:“文化小院”焕新彩,文明乡风更添彩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9 18:27

在秀山县石堤镇保安村,有一处名为“白总门院落”的文化小院,它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之所,更是一方以文化人、以文养德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保安村深入挖掘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苗族“羊马节”“灯儿戏”等非遗为抓手,巧妙地将古老的苗家智慧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文化带动移风易俗”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非遗为魂

激活文化传承“一池春水”

保安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苗族“羊马节”和古朴生动的“灯儿戏”,是这里最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白总门院落”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定期组织“羊马节”民俗展示与体验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先辈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感受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而婉转悠扬的“灯儿戏”则从古老的戏台上唱到了小院里,戏文里蕴含的忠孝节义、善恶有报等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村民的心田,成为涵养乡风文明的重要源泉。

古韵新章

移风易俗润物无声

保安村并没有让古老的文化停留在博物馆里,而是创造性地让其与现代乡风文明建设同频共振。他们巧妙地将和谐、勤俭、互助等精神内核,融入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实践中。

在小院的长廊下,村民们共同商议制定了朗朗上口的《三字民约》。村里老者吴邦军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保安村,聚宝地,山环水,水养人;建设好,日日新,老少和,一家亲;树新风,匡正气,拒赌博,禁沉沦;睦邻里,教儿孙,孝父母,享天伦;红白事,从其俭,禁大操,民风淳……这三字民约虽然简短,但是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恪守不渝。”

这份由村民共商、共定、共守的民约,将苗家古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要求相结合,成为引导群众破旧俗、树新风的“软约束”与“硬标准”。以往大操大办的红白喜事变得简约而温馨,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在“灯儿戏”的锣鼓声中化解于无形,孝敬老人、教导儿孙已成为全村自觉的行动。

文化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如今,走进保安村“白总门院落”,不仅能听到古老的“灯儿戏”唱腔,看到“羊马节”的民俗展示,更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文化小院已成为凝聚人心、淳化民风的重要平台,实现了文化繁荣与乡风文明的双向促进、共同提升。

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治理的宝贵资源,通过激活其生命力,让古老的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留住了乡愁记忆,更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个“山环水养、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生活富足”的新保安正徐徐展开。

(王鈜)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