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灯名嘴”传党音 边城干群心共鸣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16 14:06

10月15日,下午3点半,位于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处的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秋雨绵绵,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内,秀山县“花灯名嘴”宣讲团成员李春艳面带微笑站上宣讲台,指尖拈着朵山银花,清亮乡音瞬间抓住全场,“这幸福花不娇贵,就像咱秀山人,扎根泥土就奋力生长!”台下,洪安镇干部冉康林不自觉地点头,笔尖飞快地划过笔记本,“土特产赋能乡村振兴”几个字写得格外有力。

这场“花灯名嘴”进基层的微宣讲,没有空泛的说教,只有带着露珠的故事。李春艳讲起山银花产业链的应急时刻,“半路大雨倾盆,刚摘的花要泡汤,张大哥急红了眼!多亏新建的加工厂亮着灯,村党支书在雨中喊‘机器24小时不熄火’!”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李红边听边举着手机录像,“这应急烘干线的故事,得讲给我们的种植户听。”

“我种黄桃时,村里人都在看。”“重庆好人”付维刚接过话筒,话里满是实在。2019年他率先种黄桃,靠政府技术培训学本事,遇干旱时村干部带党员服务队来浇水。如今,他从种植小白到种植能人,从年收入十几万元到上百万元。几年下来,累计帮助2000余名群众发展黄桃种植,实现桃类产业巩固3000余亩,推动桃类产业新发展2500余亩。“接下来,我将依托我们秀山电商把果子卖到全国,这是党的好政策结的‘金果果’!”话音刚落,掌声裹着笑意响了起来。

“两兄弟为宅基地闹了三年,咋调解?”青年干部龙东的提问打破了短暂的安静。来自秀山法院的优秀人民调解员田茂清笑着解惑:“要解矛盾‘结’,先找感情‘根’。”结合民法典和农村习俗给出办法,小杨攥着笔记连连道谢,“这下心里有谱了!”

“把‘大道理’熬成‘小故事’,才解渴!”洪安镇茶洞村党支部书记黎明的感慨道出人心,“付维刚的创业路,就是咱发展特色产业的活范本。”

据悉,自2022年“花灯名嘴”宣讲团成立后,宣讲足迹走遍秀山。这支队伍跳出传统宣讲模式,把秀山民歌、三句半、快板等民间艺术融入花灯名嘴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揉进乡土事,用花灯调创新花灯说唱,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鼓舞人心、凝聚人心。

下一步,秀山县将持续深化“花灯名嘴”宣讲品牌建设,在平凯街道、隘口镇等二十余个乡镇、街道全面启动“新重庆·秀山行”主题宣讲百场活动,让党的好声音顺着乡音乡情,更扎实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胡程)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