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天星古寨 留住时光的记忆
2025-07-16 14:37
在武陵山片区腹地,有这样的一个古村寨,临崖而建,隐于林中,隔江有月亮山作为山体生态屏障,芙蓉江和乌江两江交汇处,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芙蓉江绕村而过,可远望乌江,村西有芙蓉湖,村北有芙蓉洞。村内建筑带有典型的苗寨建筑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它就是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冉家湾传统村落(又名“天星古寨”),冉家湾地处武隆东部边陲,隶属文复苗族土家族乡铜锣村,村落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历经沧桑,时光老去。
据悉,冉家湾天星古寨传统村落始迁于清朝康熙年间,冉守明迁居天星山阳湾(今文复乡铜锣村沙湾大槽),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村落是经历冉氏十代子孙精心耕耘而成。古寨承载着乡愁记忆,历经300年风雨,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巴渝古建筑学者眼中的典型样本。
如果说古建筑、老房子是传统村落的“形”,那么历史文化、传统习俗这些就是传统村落的“魂”。近年来,文复乡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古村落因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景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古村落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当然,天星古寨也不例外。
留住村落乡愁记忆。天星古寨主要以苗族和土家族交融的木构干栏式建筑为主,保存有相对完好的苗寨传统院落。此外,村落的古树名木、碑幢刻石和井泉沟渠主要作为村民精神信仰载体和祭祀场所以及生产生活取水设施,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丰富的历史环境要素,浓厚的古村特色,还原了当时生活的场景。
留住民俗文化记忆。天星古寨民风古朴,在武陵大地上,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山水之间传承。其中,远近闻名的苗族山歌最为典型。自古以来,生活在武陵山大山丛中的铜锣村苗族群众十分喜爱唱歌,尤其盛行唱特色鲜明、原始质朴的各种山歌。村民在冬闲雨天的时候、在进行生产劳动中、或参加婚嫁丧礼、走亲访友、赶场上街、青年恋爱的时候,都要唱山歌。
不仅如此,像薅秧山歌,传统草编工艺,荞麦饼、面制作工艺等,至今都保存良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荞麦饼、面制作工艺,在文复乡,每年秋天荞麦收获后,苗族土家族乡亲就要将它制成各种食品,其中“豆花荞面”就是享誉武隆全区的一种特色美食,被人们称赞为“文复名片”。
除此之外,天星古寨还有“踩花山、羊马节、赶秋节”等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着苗家人的日常生产生活。
听,这座古寨正在诉说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杨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