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官阳镇:“金果果”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5-06-24 14:24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官阳镇雪马村二组的太白贝母种植基地已是一派繁忙。十余名村民弓着腰,手持特制剪刀,小心翼翼地采收成熟的太白贝母果荚,沉甸甸的果实应声落入篮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药材特有的清香。经验丰富的工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精细分拣,再装入特制的透气麻袋中。
基地负责人刘兴文托起一捧刚采收、尚带着山间晨露的贝母果荚,笑容从眼角蔓延开来。他指着远处介绍:“我们这块基地有10多亩,今天这一批采收量就有30余万个成熟果荚。”喜悦背后是沉甸甸的收益预期,刘兴文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优质种子的市场行情,今年基地的总产值预计能达到130万元左右。这可是我们农户增收的‘金果果’啊!”
来自湖北的资深药材收购商曾祥安,专程驱车数小时赶来。他蹲在刚分拣好的种子堆旁,拿起几个仔细端详其形态、色泽,又凑近闻了闻特有的清苦药香,频频点头。“我做药材生意十几年,眼力还是有的。”曾祥安对官阳种植的太白贝母赞不绝口,“最初是通过抖音平台看到你们官阳贝母的推广视频,实地考察后更确定这里的种植环境得天独厚,管理规范,产出的种子活性高、品质纯正,是育苗的上佳之选。”他当场拍板,本次采购计划投入20万元,目标直指这些备受市场青睐的优质果颊。这份跨省而来的大额订单,不仅是对雪马村基地的认可,更是对官阳高山药材品质最有力的市场证明。
官阳镇平均海拔1200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丰富且排水良好,为喜冷凉湿润环境的太白贝母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精准把脉,深挖高山生态潜力,将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抓手,科学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从最初零星试种,到如今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太白贝母产业已深深扎根官阳沃土。目前,全镇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至400余亩,形成了以老鹰、三合、雪马村为核心的高山药材产业带。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表明本平台立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