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小布鞋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9-08 10:59
在大巴山深处的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一双双承载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手工布鞋,正以“田间-车间-直播间”的全产业链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链主企业”,重庆何航鞋业有限公司在巫溪县人力社保局的政策扶持和精准服务下,带动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让7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走出致富路。
返乡创业:小作坊蝶变高新企业
2003年,返乡农民工何财明靠着制鞋技术创办了3人的家庭作坊。在县人力社保局“创业护航”政策支持下,企业从手工作坊升级为拥有15项专利、29项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巫溪丝瓜络鞋工”被认定为县级特色劳务品牌。丝瓜络布鞋凭借“通络利足、保健养生”等功能特点广受市场青睐,县人力社保局更“一对一”倾力指导,建成5个直播间,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企业线上销售额达1600万元,占比72%,实现“一根网线畅连大市场”的跨越。
▲何航鞋业电商中心
全链融合:产业闭环激活乡村经济
县人力社保局坚持“创业扶持+技能培训+产业培育”的全周期服务,助推何航鞋业探索出“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三产融合模式。一是田间供料,上游筑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丝瓜种植体系,400亩丝瓜种植基地带动农户每亩增收3000元,12户种植大户每年增收超10万元,联农带农成效显著。二是车间培训,中游提质。2000平方米车间配备60台专业设备,90名员工中30%为困难就业群体,通过“边学边干、以干代训”模式,有效实现“车间变课堂”,推动技能与收入双提升,熟练工月收入超5000元。三是直播带货,下游增效。5名返乡“打工妹”和5名“留守妈妈”组建的主播团队年带货额超千万元,主播姚正香通过技能培训月收入突破万元。“云端经济”高效赋能“指尖技艺”。
集群发展:小布鞋撬动产业生态
作为文峰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核心企业,何航鞋业带动1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一是链条延伸,促进产业融合。园区内采购鞋底、鞋帮等组件,实现“十分钟供应链”高效配套,依托物流企业构建无缝衔接的配送体系,共同形成了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生态链。二是平台赋能,涵盖多个领域。创业园共入驻31家企业,业态覆盖布鞋设计生产与销售、乡村特色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带动500余人就业,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三是效益倍增,助力乡村振兴。以丝瓜络布鞋为核心的优势产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2024年有效带动全镇近700人实现就近稳定就业与增收,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万元,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集群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何航鞋业车间
振兴密码:政策护航与创新驱动
何航鞋业的发展印证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是政策赋能,注入活水。县人力社保局提供创业就业补贴、扶贫车间补助等政策“大礼包”,开展缝纫技工、互联网营销师等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超500人次。二是精准服务,保驾护航。县人力社保局定制“护航清单”,提供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精准服务,构建“政策找企、服务上门”的新型政企关系。三是专利引领,实现跨越。企业突破传统布鞋局限,开发丝瓜络等功能性产品,获15项专利,2023年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实现“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的双重突破。
巫溪县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苗青表示,何航鞋业的实践证明,立足本土资源培育“链主企业”,是撬动“就业增收-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良性循环的关键杠杆。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创业扶持+技能培训+产业培育”的全链服务,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经济”中共享发展红利。
▲县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苗青(右)调研指导何航鞋业
这双从大巴山走出的“丝瓜络小布鞋”,正以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在县人力社保局“送策上门、以训强技、以岗稳业”的体系化服务护航下,于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踏出铿锵足音。随着市场拓展和数字化转型深化,何航鞋业的发展模式,或将为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范例。
(胡琼)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