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汽车“后市场”如何加速前进?
2025-08-29 21:51
只要开放决心够强,即便身处内陆也能由“后卫”变“前锋”;只要产业思路够新,纵使居于末端也能把“后场”变“前场”。
8月28日,2025年第十届“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重庆潼南举行,这已是当地连续举办两届该赛事。对于正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的潼南来说,如何以赛为“媒”,通过赛事促创新活力、促供需对接、促产业融合,让汽车“后市场”加速前进跑出加速度,当地既要立足潼南发展潼南,也要跳出潼南发展潼南。
从立足当地来看,要结合自身优势量体裁衣,借助赛事让当地汽车“后市场”卷起阵阵涟漪。
近年来,赛事经济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能,许多人为了一场比赛而奔赴一座城,比如村BA、苏超等。此次,潼南虽举办的是技能比赛,但两者的内在经济原理是相通的——对潼南而言,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当好“嫁接人”和“孵化者”。
比如,潼南作为此次大赛的举办地,要围绕汽车再制造产业的新方向、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让产业链上的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通过交换信息产生新的经济活动,从而服务自身产业。在孵化方面,潼南也可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精准聚焦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新技术(汽车拆解、零部件再制造、电池技术、车载系统等),并以长远定力进行孵化,推动技术落地转化,让一时之技术流淌出长久之活水,持续促进产业的大中小融通。
从跳出当地来看,要打开格局视野,从宏大的国家战略中为汽车“后市场”找空间、要补给。
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之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潼南身处这一战略腹地,要以“后发新锐”的奋进姿态,主动把区位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切实用好红利。
当前,川渝正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在这一大产业集群下,川渝地区汽车保有量超过3600万辆,为再制造产业提供了海量资源。而潼南具备众多产业优势,比如具备200公里黄金回收半径,1.5小时内可覆盖川渝80%的整车厂、95%的电池厂、99%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这些优势,可让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的打造从“规划图”变为“实景画”,从愿景变成现实。当然,潼南借助国家战略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是以一域服务全局,以自身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一条产业链,“前”“后”皆机会;一个汽车“后市场”,成功连接上下游。当赛事落幕,潼南汽车再制造之路已经焕新启航。
(杨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