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举行 13名优秀选手晋级
2025-07-12 15:01
车库积水车辆受损,居民情绪激动;货车长期占道,居民出行困难;垃圾分类推行难,居民习惯难改变……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这些都是在基层工作中与群众“打交道”常会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7月11日,首届川渝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举行,问答间尽显社区工作者的基层治理智慧。
本次大赛以“擂台比武亮实招·小巷管家展风采”为主题,自启动以来便吸引全市数百名社区工作者参与。经初赛、半决赛及区县推荐,28名佼佼者跻身市级选拔环节。现场,专家评审团从政治素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实务能力等维度展开综合考评。
“通过教育孩子反向影响家长,推动居民改变垃圾乱放习惯,这种方法效果如何?”现场面对专家根据选手的回答抛出问题,来自铜梁区的选手从容作答:“孩子的行为是最好的‘催化剂’。当孩子主动分类垃圾时,家长往往会以榜样身份自我约束,久而久之便能带动整个家庭习惯的转变。”生动的实践经验赢得评审点头认可。
职业身份的转变也是评审关注的焦点。针对“转型社区工作者带来哪些改变”的提问,曾从事企业管理的选手分享道:“社区工作要有一份公益心,每当帮居民解决完问题,自己也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当居民来感谢我们时,感觉自己在基层工作中发光发热,那种成就感让我真切体会到自我价值。”
评审过程中,专家们结合案例围绕社区治理给出诸多宝贵意见:要强化党建引领,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民心;要组织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按需组队”,避免形式化;要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经过激烈角逐,1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备战9月举行的巅峰之战——川渝总决赛。届时,川渝两地共20名选手将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实务能力展示等环节展开巅峰对决。赛事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及若干优胜奖。这场聚焦社区治理的“擂台赛”,不仅展现了基层工作者的专业风采,更将为川渝两地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搭建重要平台。
唐国利 江灵利(实习)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