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鹿鸣乡:红薯基地孕育“甜蜜”希望
2025-06-26 10:27
近日,清晨的鹿鸣乡龙田村还笼罩在薄雾中,工人已经早早来到地里开始忙碌。田垄间,戴着草帽的工人们手持农具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将红薯苗种进土中并覆上一层泥土。
村民正在栽种红薯苗。 李运钊 摄
“种红薯也是有技巧的,不是随便把苗子插在土里就算完事了,要这样横着插进去,到时候红薯就会竖着长,结出一串又一串的红薯。”龙田村村民冉业全常年在基地务工,他一边娴熟地栽种红薯,一边笑着说道。据冉业全介绍,这种“横栽法”能促使红薯块茎横向生长,相较于传统直栽方式,产量能够显著提高。同时,每株红薯苗倾斜45度角插入土中,覆膜后既能保墒又可抑制杂草生长,为即将到来的夏季高温干旱期做好准备。
“在这里务工每天收100元,还可以顺便照顾家庭。”冉业全说。在龙田村的红薯基地上,每天共有30多名工人参与红薯种植工作,他们来自本村和其他村,基地每天早晚上门接送。
“这车红薯苗是昨晚半夜刚从开州运过来的,有15万根,工人们三点多才下完车,我们准备5天之内要全部栽下地。”基地负责人冉光华介绍道。随着日头逐渐升高,工人们正忙着将红薯苗转移到阴凉的遮阳网下,以延长保鲜时间。
据了解,基地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企业负责技术指导、种苗供应和产品销售,农户则负责具体的种植劳作。这种模式充分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冉光华满怀信心地说。
“今年我们基地一共种了200亩红薯。其中,蜜薯120亩,紫薯80亩。”冉光华蹲在田埂边向记者展示薯苗品种,紫薯与蜜薯苗在成排的地垄上整齐排列,提前预埋的肥料正通过覆膜技术缓慢滋养着幼苗的生长。“蜜薯的收购价是3块多一斤,紫薯收购价是5块多一斤,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还会运往广州的超市。”冉光华表示,去年基地的红薯亩产达到了5000斤左右,有的地区甚至突破了5200斤,按照去年的亩产量来看,今年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
随着最后一垄红薯苗完成栽种,龙田村的田垄间已铺展开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这片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土地,不仅孕育着村集体甜蜜丰收的期盼,更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下,编织出乡村振兴的立体图景。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